艺术衍生品产业成为新的投资渠道

2014-07-16来源 : 互联网

艺术衍生品在国内以产业形式进行运作大概起于2006年前后,由于当时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当代艺术板块异军突起,使得与之相关联的艺术衍生品或者说是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虽然在此之前,艺术衍生品就已经在国内存在了一定时间,但由于所涉品种多数为以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所发行的纪念品和礼品为主,过分强调地域性文化导致此类产品过于单一和低廉,无法促成艺术衍生品产业化的形成。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艺术品成为了新的投资渠道,这在无形中也增大了艺术品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艺术品在国内演变成上层人士所竞相把玩的“新宠”。艺术品除了其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之外,精神价值更应该被世人所关注。伴随着艺术品价格在市场交易当中的逐年走高,动辄以**元计的艺术作品显然很难成为普通百姓所关注的对象,关注的缺失,购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拥有之后的欣赏了。

艺术衍生品的出现以及产业化发展模式的逐渐成型,使得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再次成为可能。但由于目前国内从事艺术衍生品研发与销售的机构大多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空有产业之名,却多数没有产业之实,且多数衍生品经营机构仍需要借助各自画廊和艺术机构的艺术资源,并不能***立于这些艺术机构而存在。同时,行业间缺乏相应的运作规范,授权机制与版权管理也尚显混乱,这些都成为艺术衍生品在国内形成产业化运作的障碍。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在谈到艺术衍生品的产业化时说道,“艺术衍生品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它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产业的链条。一个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各个产业间的链条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拓展,而这种拓展依托的是什么?*先是依托市场需求,才能有拓展,之后才会形成产业链。同时,形成产业链需要有支撑体系,如果产业链没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是不可能获得有效的市场结果。而产业基础的支撑也是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发展当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薄弱环节。”

艺术衍生品,品牌很重要

目前,国内从事艺术衍生品研发与销售的机构有很多,其类型与运作方式也各有不同。以北京为例,现下比较知名的艺术衍生品商店多数仍延续着与画廊和艺术机构共存的生存模式,如798艺术区内的白盒子艺术商店、伊比利亚艺术商店、尤伦斯艺术品商店、HI小店以及今日美术馆(微博)礼品中心等都是该模式下的经营者,所售商品也以与画廊有过合作的艺术家作品的衍生品为主,缺乏各自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衍生产品,国内艺术衍生品商店也就很难在此类模式之下真正形成其各自的品牌效应,充其量不过是画廊经营的另一种途径而已。

当然,借助近几年艺术衍生品在市场当中的良好反应,部分艺术品商店也开始在这种与画廊共营的生存模式之下寻求新的发展,为创建品牌进行了很多尝试,各自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白盒子艺术商店为例,自2010年11月重新开业以来,商店内所售商品除所签约代理或合作艺术家作品的衍生品外,还包括部分年轻设计师的创意产品,并定期举行非营利性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推介活动。加大原创设计产品在衍生品部分的比重是白盒子艺术商店所推崇的标准,用白盒子艺术商店负责人孙永增自己的话说就是“衍生品必须是介于艺术和设计之间的作品”。

除了与画廊共营的生存模式之外,国内艺术衍生品行业也存在不少艺术家试水的案例。例如,岳敏君的“露齿大笑”的人、周春芽的“绿狗”、刘野的“卡通娃娃”、周铁海的“穿旗袍的骆驼”、沈敬东的“小军人”、隋建国的“小恐龙”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以上涉及的多数为活跃于艺术市场的艺术家,都是些“腕”。不过,比起他们上**元的作品而言,100—200元人民币的衍生品自然就更容易被普通人群所接受,“亲民”也就成了这类艺术衍生品的特征。就如同岳敏君在谈及自己作品的衍生品时说的那样,“这些都是以慈善为目的,根本就没在意所谓的商业开发。”

当然,说到艺术家涉足艺术衍生品领域,“稀奇”无疑是个极为特殊的例子。2010年由向京、瞿广慈(微博)夫妇合力创建的“稀奇”至今已在北京开设了4家直营分店,在香港、台湾、上海、深圳都有合作商,在伦敦和土耳其也有销售点。早期艺术产品集中在以向京、瞿广慈夫妇作品为原型的雕塑,现在也已增添了设计类产品,内容包括了包、丝巾、*饰等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生活用品。而在这些产品当中,*受欢迎的依旧是以艺术家作品为原型生产的雕塑产品,价格大多在6000元以上,依此价格来看,“稀奇”的消费群体也并非以普通人为主。援引“稀奇”总经理李冬莉的话就是,“‘稀奇’的消费群体在整体素质上会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阅历和品位,在收入水平上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越了一般消费的层次。他们**停留于消费**品的范畴,更强调产品的艺术和设计需求。”

谁能给出一个未来

与**品作为竞争目标显然超乎现在国内艺术衍生品的潮流之内,而这样的运作模式也就成为了国内艺术衍生品行业的“奇葩”。当很多人都还在就艺术衍生品的未来冥思苦想其出路的时候,“稀奇”却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答案——做出艺术品牌。或许很多人依旧在质疑艺术衍生品的价值何在,纠结于艺术衍生品的学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缺乏壮士断腕的魄力而变得难以取舍,这或许就是孙永增所说的“商业与学术的‘暧昧’阻碍了国内艺术衍生品的发展”。而瞿广慈在“稀奇”创立半年时所透露的雄心似乎也预示了“稀奇”在今天的成功:“我们要与世界知名**品牌竞争,对外传播中国艺术的价值理念。”因为在他看来,“稀奇”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一是情感因素。为中国人**自己的礼物,我们比国外品牌更有优势。二是灵活性。不同于**品牌,我们规模较小,更容易针对市场做出调整。三是艺术性。尽管尤伦斯等机构也在与艺术相结合,但做商业和做艺术终归是两拨人,没有物化产品的**”。

现在就来说定艺术衍生品在国内的未来显然为时尚早,即便“稀奇”模式的成功已经为国内艺术衍生品行业提供了可参照的依据,但这样的模式是否能够真正推而广之尚未可知,毕竟照猫画虎仍只是一种取巧之法,想要为艺术衍生品勾画更好的未来还是需要更多的原创性思维。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