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一家店铺,选择一处合适的门面对今后经营的好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下面几位初入行者或在虚拟的“人气”中判断失误,或不谙“行规”中了转让者的圈套,或急于求成而忍痛支付了高额的租金,值得大家从中吸取教训。
莫让“人气”遮望眼
刘海潮想开家小吃店,看了几处门面后均不太满意。*后,熟人带他看了武昌的一个店。这家店虽然位置不佳,但每天清晨,附近来就餐的居民尤其是民工不少,卖的油条、包子、豆浆、盖浇饭等,由于价廉物美,生意还说得过去。店主告诉他,因妻子住院等着用*而急需脱手,所以转让金开得较低。
双方达成了初步意向后,刘海潮多了个心眼,说要筹到足够的资金再签约。随后的一周,他悄然隐身,每天早晨在远处观察店里的顾客进餐情况。出乎意料,随着附近一家楼盘开工在即,那一阵进店的民工陡然增多。刘海潮想,建好这栋楼起码得一两年,就是做足常来吃饭的民工生意也有得*啊!于是,他没再犹豫,***交完了转让金把小店盘了下来。
然而,正式接手后,客流却骤然下降。问了几名老顾客才知道原店主为了造“人气”,那一周对顾客半价售卖。现在,刘海潮守着这个店,生意半死不活,一年算下来,平均每月只有一千多元的毛利。
建议做小吃店,稳定的客流是**的前提。一些经营惨淡的店主想退出,在得知买家的意图后,会利用一些非常手段制造假象迷惑受让者。要识破骗局,可以让亲戚或朋友扮成顾客打入店内以刺探其中的猫腻,这种被放大的“人气”就很容易穿帮。
校内开店有“行规”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校园内所开的门面房以其学生客源稳定、经营环境好成为业主争*的“宝地”。原来在市内开礼品店的陈东升也想到高校安营扎寨。凑巧的是,他正好在报纸的专版里看到了某高校门面房要转让的信息,考察以后当即决定“吃”下来。原店主见他很实诚,对自己的生意大加吹嘘,说圣诞节和情人节,更是礼品销售的**期。陈东升对此深信不疑,付完转让金,摆上了从广东和浙江等地进的新货,原指望*个盆满钵满,没想到,开张的第二天,行政处要他转做别的生意,原来学校不容许店铺间交叉经营。而原有的十家门面中,已有了一家同等规模的礼品店。校方的理由是,这样做是为了**每个商户能获得“合理的利润”。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