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是晚清时期在曾国藩支持下由李鸿章招募编练的一支军队。在淮军集团势力全盛时期,不仅掌握了各地方军权和行政实权,而且把持了清**部分内政、军事、外交和洋务大权。而合肥作为淮军的发源地,产生了像李鸿章、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等一大批淮军将领。
为了更好地研究淮军的真实历史,日前,来自中**事科学院、海军军事学院研究所、***南京**学院、日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在合肥进行的“甲午战争中的淮军——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并且详细考察合肥周边淮军遗址遗迹。
作为研究淮军的安徽本土**,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对合肥境内现存的淮军遗址了如指掌。在他的指引下,众人先后参观了肥西刘铭传故居、紫蓬山周老圩、刘秉璋故居“鹤庐”、庐江丁汝昌专祠、刘秉璋墓园、吴武壮公祠、环巢湖东侧六家畈和中庙淮军昭忠祠等等这些曾经记载淮军显赫一时的遗址。
周老圩:藏在中学里的“盛字军”遗址
地理位置:肥西紫蓬山
占地面积:100多亩
始建年代:清同*末年
主人:周盛传兄弟
现在它的名字,叫肥西农兴中学。
而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前,紫蓬山周边的人都称它为周老圩。
虽然是双休日时间,学校的学生们都还在上课。如果不是当地人的指引,参加“甲午战争中的淮军”研讨会的一百多位**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楼后面,还存在着一座外表破旧的平房,只是房子的斗拱飞檐才会提醒来访的人,它曾经不平凡的身家。
“这是仅存的周老圩原先的房子了,剩下的全都拆掉。不过,在校园的那边,还存有一座花厅。”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用手指了学校的另一边。
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穿校园而过,来到一座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小院古朴而幽静,穿过低矮的院门,院内荷池小桥,假山花坛,错落有致,园内还有高大的古银杏和广玉兰树。
原来,这就是淮军中**的“盛字军”统帅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的老家。周氏兄弟,原住肥西大柏店乡枣林岗附近的周老家郢,田地几十亩,是半耕半读的小康人家。兄弟六人,老大盛余、老二盛选、老三盛华、老四盛波、老五盛传、老六盛春。私庄*村,田园肥沃。当地的“地头蛇”胡松,早想霸占他们的田园,就趁着地方大乱的时机,向他们进行围攻,企图灭门夺产,他们兄弟从拼死格斗中冲出重围,逃回老家紫蓬山下,寄居于罗坝圩,过流亡生活。
周氏兄弟发迹后,斥资在风景秀丽的紫蓬山下建起了庞大的建筑群,据资料记载,圩内旧有房屋450多间,都是徽派风格的豪华建筑。据传,周老圩仅挖壕沟就花了三年多时间,建成周老圩子大约花了五、六年时间。
“可惜的是,这些古迹今多不存。现在周老圩仅有这座花厅了。以前,周氏家族商量大事,比如说各房的田产分配、调配家族成员出征打仗等都在花厅里决定。后来,老三盛华的牌位就供奉在这里。从那以后,周氏家族牺牲在外的成员牌位都放在了这里。周老圩还曾获得慈禧太后钦赐‘五世同堂’匾额,**大总统黎元洪也曾送匾额给周老圩。”翁飞向众人介绍道。
刘铭传故居:大潜山下的圩堡式庄园
地理位置:肥西铭传乡大潜山下
占地面积: 101亩
始建年代:清同*七年(1868年)
主人:刘铭传
大潜山下的刘铭传故居,还在维修扩建中。
故居是三面环山,占地约百余亩,离省城约40多公里,为1868年晚清**淮军将领刘铭传在功成名就后回乡择地兴建的圩堡式庄园。2006年6月,它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刚走近,就看见房屋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门*上书着四个闪亮金字:大潜山房。
进入房门,就找到鼎鼎大名的“盘亭”。当年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刘铭传意外地获得了一件**——虢季子白盘。后来刘铭传专为陈列**特地建造了亭子。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刘铭传修建一座小亭,专门存放虢季子白盘,称为盘亭。当年刘铭传常常踱到盘亭来,一边欣赏,一边对学习的孩子们作一种监督,有时他也在此处接待客人,让客人们同他一同分享欣赏此宝的快乐。
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从此,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而它的复制品,现在陈放在新修成的故居内“刘铭传生平展览馆”里。
故居现存古建筑40余间,除了盘亭之外,主要有九间厅、子药房、西更楼、东大门及护门房、南门楼、等建筑。“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居家时宴客会友的场所。故居的西北一隅有一座西洋楼,完全仿照西洋建筑建造,与整体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可见刘铭传善于接纳外来文化和当时的时代特征。但同时他也是迷信的,由于故居曾遭过一次大火,他便认为故居中有白虎,还特地建造了一座钢叉楼来震慑白虎。
故居的西边是一大片水域,中间有座占地二三百平方米的小岛,叫做读书岛,每到天气晴暖之时,他就让家人用小船将这些子弟们送到岛上,直到傍晚太阳快落山时才将他们接回。如今读书岛依然屹立在水中央,静然而肃穆。
鹤庐:四川总督的三河别院
地理位置:肥西三河
占地面积: 12间
始建年代:晚清
主人:刘秉璋
“从合肥到三河,九十里十八个镇台(总兵)。”在肥西淮军人物中,提督衔以上的大员就有30多人,镇台级的自然也就更多。仅三河镇台级的就有5、6人。
晚清时期,肥西籍的淮军人物纷纷在三河购置房产,给三河留下了成片的名宅。镇台们也都争着在三河盖住宅,提督、巡抚、总督们自然不甘落后。在所有的房子中,最好的房子要数潘、刘二家。广西巡抚潘鼎新、四川总督刘秉璋,因世居三河,在三河东街盖的房子也就出手不凡。这两套住宅虽然布局不同,但都有走马转心楼,都有花园,其建筑在江淮地区也是数得着的。
刘秉璋在南街还建了一套住宅,取名“鹤庐”,据说是取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之意。其房虽没有堂楼,但五进平房,前后进竟各有12间。
现在的鹤庐与杨振宁旧居在同一条街上,二者相距也就是百米的样子。由于进行了重新的修缮,所以现在的鹤庐大部分时间都是大门紧闭,并没有对外正式开放。
鹤庐是刘秉璋故居目前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经过修葺,现在被用来展示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些实物和图文资料等。由此知道了他是庐江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投笔从戎,曾经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过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海岸保卫战——“镇海之役”,是李鸿章非常倚重的**战将(后来还和李鸿章结成了儿女亲家,婚事达七门之多),先后做过江西巡抚、浙江巡抚和四川总督。督蜀十年期间,虽然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但在查办外国教会武装杀伤平民的“重庆教案”中秉公办案,结果引起了美、英教士的不满,被告到了皇上那里。迫于英、美、法公使要挟,清廷只好罢了刘秉璋的官,让其解甲归田了事。虽说后来清廷欲重新启用刘秉璋“诏再征之”,但当时的他终因身体染疾不能赴京,直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