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媒体莫做网络情绪的助燃剂

2014-11-20来源 : 互联网

11月18日,人民网一则《女干部骂保安是“看门狗”六旬保安气绝身亡》的消息*了网络。笔者搜索此文的转发,各大网站均有,商业网站尤甚。其中,点击率长期**的搜狐网,其标题就变成了《安徽女干部骂六旬保安“看门狗”将其活活气死》,抨击面进一步扩大。再观看此文的跟帖,辱骂公务员群体、攻击当事人所在机关者,占了绝大多数。

无疑,这篇报道成功点燃了网民的情绪。而这种通过新闻标题“标签化”的做法,无疑更是网络情绪的助燃剂。

仔细阅读新闻,还原事件本身,我们会得出这样的判断。其一,这一口舌之争双方都有责任。站在骂人的业主这一方看,恐怕居住在城镇小区的人都有这个经验,门禁的种种措施确实让居民进出不太方便。笔者所在小区设有车辆门禁卡,但由于设置不够人性化,每次开车进出时,除非能**地将车停在门禁设施面前,否则只能下车去**,或请求门卫开门,相当麻烦不说,门卫态度也并不和善。由此想到,这起口角的起因大致如此。其二,逝者的死亡原因并没有经由医疗或法律途径厘清,媒体在报道时就主观地冠以“被骂致死”,既无据可循,更无法可依,也是一种“草菅人命”,同时让当事人*先陷入了抗辩的被动。其三,陷入纠纷的双方都是个体公民,其间发生的辱骂,当属于私德范畴。但媒体在跟进报道之时,偏偏要将当事人的公务员身份暴光,接着又隐去当事人姓名,直接以“安徽某厅局主任科员”甚至是“安徽官员”来指代,进而引发了网民以点带面的攻击,引燃了对公务员群体的集体**。

网络时代,虽然给读者阅读新闻提供了表达主观观感的方便,但对任何一则新闻的评价,倘若不是本人亲历,多数评价者还是会带上自己的价值判断,表达自己的主观好恶。“公务员群体”在人们的一般社会经验中处于“强势”地位,当他们与门卫保安这类群体发生矛盾时,网络评价者可能更倾向于站在相对“弱势”者一边。口诛笔伐的对象往往是公务员,哪怕他(她)的角色**普通,甚至在事件中蒙有冤情。这种预设立场的网络**,不知伤害了多少“官人”、“名人”、“富人”,使他们在事实本身得到澄清之前,先饱受一番**的攻击。

媒体具有“公器”属性。所以,客观、公正、公平,是它的安身之道,立命之本。但一些“自以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媒体人却常常犯下主观化的毛病。预设报道立场、标签式的表达,都容易伤害新闻事实本身。特别是有一些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为了达到“*眼球”目的,常常利用“标题党”方式,把报道的主观倾向性发挥到了**。这种做法,虽然“*”了新闻的传播,但也引燃了网民的情绪,助燃了社会的负面能量。这种新闻多了,网民对公务员之类群体“负面观感”也就更多了。而一个处处充满“负面观感”的社会,怎么能让人内心阳光、和谐?

当然,话说回来,公务员群体也是“社会公器”。和媒体地位一样,其中的从业人员,更应该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否成为社会的表率,也更应该避免因个人的不当言行,沦为社会情绪的燃烧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