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转折关口,每一位互联网创业者都该问自己一句话:我如何才能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遗憾的是,许许多多创业者并未真正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内涵,许多人仅仅是把WEB网站换做APP,仍然沿用PC互联网时代的做法。例如:
用**圈卖货。前天遇到一位后生想要在**圈卖货,席间一位互联网老兵非常深刻地说:你好不容易混了一个**圈,你用**朋友圈卖货,*没*到多少,人可能就得罪完了!——真是一语中的。
购物平台O2O。许多人一提起O2O,就准备建一个商城,全市建立物流、冷链。*后一公里确实体现了O2O的特性,可是商城呢?在渠道去中心化的今天,硬生生建一个商城,难道又要回到流量引流的老路?
开发无功能亮点的APP。在APP市场里,用于社交的、商业服务的APP泛滥了,APP安装成本一直**不下,多数应用生出来就是为了被淘汰。如果你也准备做一个APP,请扪心自问:你抓住了用户使用场景还是杜撰了用户使用场景?
我不得不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请放弃PC时代的三大思维模式:
一、请放弃入口思维
在PC互联网时代,一直流行一种思维:流量至上。
按照流量逻辑,大家发现:网站的上游是导航,导航的上游是搜索,搜索的上游是浏览器,浏览器的上游是输入法,输入法的上游是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的上游是操作系统。经过多年尝试之后,事实证明:导航、搜索引擎、浏览器、杀毒软件具有清晰的**模式,尤其是搜索。于是,大约十年的互联网“战争”都围绕这些关键节点而展开。这种思维衍生出来的创业逻辑就是要控制流量节点,例如建立门户网站。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媒体(也就是所谓的web2.0)并未获得真正的发展与重视。因为代表个人的媒体形式受限于搜索引擎、受限于各个*页。
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营销也被流量入口限制着,即使你懂得社会化手段,懂得如何通过信任关系提升转化效率,你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缓慢。
移动互联网通过3个革命冲破了流量思维,移动生态于是呈现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状态。这3个革命因素是:无限制的粉丝机制、大数据、应用场景。
twitter 与新浪微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贡献就在于粉丝关注关系与信息转发机制,证实这样的革命将新浪门户、天涯社区推向没落。**公众号更是借势**的强社交关系将粉丝机制推向更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机制下,信息的传递广度与速度远远超越2009年以前的任何方式。这也带来自媒体的春天:关注可以超越门户超越搜索引擎,品牌可以以光速建立与传播。——这就是罗辑思维的逻辑:在这个时代,你不一定需要建立多么大的平台,可是你的影响力一样会十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