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再靠抄袭,而是靠合作

2014-12-09来源 : 互联网

本文是腾讯即时通信部商务副总监,腾讯学院讲师刘硕裴所撰,表达了他及腾讯对创新的理解。

在腾讯工作了六年,有个清晰的分界线:2011年之前在合作伙伴眼中,腾讯被视为庞大的帝国,**的、不**的无所不作;2011年开始在合作伙伴眼中,腾讯逐渐被视为创业者的乐土、生态圈的***。亲身经历了这一转变,我*大的感受是——被业界鄙视的抄袭者转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合作者。

抄袭,曾经是中国互联网*司空见惯的产品策略。大家先是把国外的好创意C2C(Copy to China),可能就是做了汉化,调整一下UI就直接上线。然后各家看到**个C2C的产品*了后,立马全民抄袭一遍。再下一步各家开始进入肉搏战,比拼用户量、技术实力、资本实力等等。这一过程非常血腥而残酷,但对于用户来说,他们也非常困惑,不知道哪家*适合自己,*终大多数结局都是口碑赢家和入口霸主打败了各家抄袭者,而各家抄袭者赌上了团队的日夜奋战、资本的慷慨解囊和宝贵的时间成本,*后还是徒劳而归。

合作,一直都是美国互联网推崇的价值观。Facebook与Zynga的相得益彰就是产品策略和商业价值的*好印证,而且美国商业社会非常尊重版权和创意,愿意为此付出溢价,而不选择抄袭。不论是Facebook砸190亿美金收购WhatsApp,还是Google拿出10亿美金收购Twitch,都与美国的“酷”文化有很大渊源,创业团队费尽脑筋想出来一个idea,做出来一个好口碑的产品,我如果只是抄袭过来,那我就不酷了,而且也可能根本做不好,得不偿失。不如选择合作,不管是通过API、SDK甚或是关系链的开放合作,FEEDS流的广告合作,还是资本合作,都是积极的心态推进整个行业往前走。

合作之于中国,是一条探索之路。BAT都在探索合作的方式,现阶段两类为主:强势资源合作(流量、SKU、关系链)和资本合作,合作对象以国内创业者和传统行业为主,国外的合作方式主要以资本合作为主。但真正像美国互联网出现源源不断的创新,还是缺少生态圈的良性循环。这种循环包括人才的培养、产品技术的提升、资本的扶持。现在每天微信群朋友圈里都充斥着各种创业团队对人才的渴求,同时还能看到拿到融资的团队为人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人才的培养却成了一个市场的真空。大家都迷信地把BAT中的员工打上一个人才的标签,开始挖来挖去。人才的价格倒是水涨船高,但人才的价值不是挖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我在想是否有一种合作模式,可以让人才的培养和项目的推进形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呢?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