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而言,那些促使我成为一名全职创业者的因素,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我讨厌由别人来告诉我该做些什么,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因为在我倾尽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却收到一系列**给我的“你做错了”的反馈,这种感觉非常糟糕,但是自己创业时却没有类似的感觉。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些时候,我经常置反对的声音于不顾去执意进行创新,结果却让别人来为我的行为买单,而我对此却感到非常满足。
在我就职的第三家公司,我进行内部创业的公司都灰溜溜的在4天内难逃关门大吉的命运。再加上我同僚的状况和我被管理的事实,我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就突然折断了,于是我决定接下来开始进行创业,目的是为了证明我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情。简而言之,我结束了为别人打工的日子。
伴随着这个决定的做出,我完成了从一名内部创业者向一名企业家的飞跃。
身为一名内部创业者是******的,但是却可以带来很高的回报。如果一位员工诚信缺失,那么她在公司内部就变得臭名远扬并且企业的高层或许为此将她发配去清洗公司车辆。但是如果某位员工取得了成功,那么突然之间每位高管都想要高调宣布她是跟了他们的风。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内部创业者是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没有要求的角色。所要求的一切仅仅是能够让事情发生的同时还能够保持**或是**的利益发电机在围绕着自己不停转动的肆无忌惮。内部创业者让自己远离泥潭、从事很好的工作并且拥有远比自己之前幻想过的在大型公司中可能获得的更自主的操作机会。
但是在另一方面,身为一名经营着自己公司的企业家每天都需要与公司的内鬼相遇。一位内部创业者可能会对他被告知的反馈毫无怀疑,但是企业家不会。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内在的信念以及继续前进的意愿。
在成为一名企业家和一位内部创业者面前,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们的天平向前者倾斜?就此话题进行探讨的学术文献非常的零散,但是,对我而言,答案似乎藏在三个关键的不同之中:
1、做事的意愿。预测未来永远是一件棘手的事。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他可以通过参与和愿意适应变化而简单地对未来进行控制,这个感觉是令人陶醉的。这就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这个群体是非常行动派的。行动是检验(或否定)他们想法的**方法。他们必须弄脏双手,开始构建。
本质上,即使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企业家也必须愿意投身于某些事情,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终将与他们的产品看起来不同,只是不知道究竟会怎么的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