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毛里求斯辛苦打拼的华三代

2014-12-22来源 : 互联网

走出毛里求斯略显陈旧的普莱桑斯机场,林先生已经等在那里。

五十多岁,身材微微发福,典型中国南方人的模样,一口香港腔调的普通话。在一群非洲当地人中,这副华人面孔让人既意外,又倍感亲切。他是我们的导游,是毛里求斯的第三代华裔。

窗外不断掠过闪烁的灯光,*********“现在正是毛里求斯的点灯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用灯光点缀房屋,庆祝活动要持续半月之久。”林先生娴熟、流利地对我们介绍着本地传统,听上去却有点置身事外。对他来说,点灯节只是作为导游的谈资,自己仍然没有**融入这里。

不止林先生,毛里求斯对自己的归属恐怕也不那么笃定。这座********印度洋上的珍珠”,但当下,整个小岛都被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毛里求斯有3万多华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的机场由中国援建,现在正由中国援建第二座机场。近几年,已经有17家中国公司进入毛里求斯,包括3家央企、4家地方国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或贸易进出口。超市里整齐地码放着漂洋过海而来的产品,酱油、醋****;本地人穿着Made in China招摇过市;岛上*豪华的商场也有汽车展位,但不是奔驰、宝马,而是吉利、奇瑞。

1814年毛里求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不断从中国、东南亚、非洲及印度等地引入大批廉价劳工、囚犯和自由民从事垦殖,这批移民因此而定居。林先生的祖先便是当时从广东梅县前来。但历经三代后,能说普通话的华人已经渐少,能说家乡的粤语者更不剩几个。林先生,自己的中文名叫Lin YanHong,但他不会写对应的汉字。这不是什么稀罕事,这里的***华裔有的连中文名字都没有了。

但以失落传统文化为代价,勤奋的华人在此积累了大量**。如果超过晚上7点有商店还在营业,不用问就知道是华人**。毛里求斯是个十分闲适的地方,“慢节奏”是其特色,周末几乎所有的营业场所都要歇业。

林先生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那是二三十年以前,由于欧洲、美洲对毛里求斯都有优惠的关税政策,纺织工业迅速发展成为毛里求斯第二大产业。大量华人在毛里求斯开办工厂,同时有大量中国劳工来到这里淘金。林先生先在这些工厂做管理人员,然后也开办了自己的工厂。

然而好景不长,人力成本的上升和关税变化导致代工工厂们入不敷出,林的工厂因此关闭,他不得不另找出路。正好赶上当地**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导游成了他新的谋生方式。

忘记曾经的富贵,勤勤恳恳从旅游业里一分一厘地挣小*,这让当地人很不理解。很多非洲裔、印度裔居民工作几周之后,就要去享受生活,毛里求斯的工厂不得不按周发薪,否则就招不到工。由于当地提供了免费教育和医疗,他们没有后顾之忧,都是*花光了才去找工作。他们觉得林先生活得太累,林也不理解他们:“过了今天就不想明天,那明天怎么办?”虽然有车有房,还享受免费医疗,但想想自己的子女,林先生仍觉得必须打拼。这又是当地人不理解的: “孩子们有他们的命运,为什么要父母为他们打拼呢?”

林先生和本地的“适度不兼容”是刻意为之。他的生活圈里几乎没有本地人,华人紧密地固守成一个小团体。他们不和其他民族通婚,就算男多女少,也要漂洋过海从老家讨一个华人老婆。上一辈,有两个女人一起嫁过来,两位新郎竟然分不清谁是自己的老婆,就随便拉一个过来拜堂,同样能一起生活半辈子。他们不愿意过多涉足**,似乎将**掌握在手里才是*安全的。相应,华人很少去做公务员,工作虽然清闲,但薪水很少,而且没有升职空间。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