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大批教育机构获得风险投资,学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学大教育)也在其内。它以系统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培训和辅导模式,获得了鼎晖创业投资*期千万美元的资金。
看见金鑫这个名字,与看见“石磊”、“林森”之类的名字一样,人总会不由自主地琢磨,他为何要起成这样。见面时,简单的寒暄过后,记者忍不住问: “金先生五行缺金?”
金鑫一笑,微微张口,温和地带点鼻音,用一种有些粘粘软软的音调说: “是缺*。”
学大教育*早的创业者,有三个人。一位合作者始终在公司之外,向学大教育提供外界眼光的参考。而金鑫则是从2002年开始,便与李如彬一起将这公司做到今天。
媒体上能见到的金鑫的头衔,有学大教育的创始人、**副总裁等。但是他更真实的面貌,并非如那诸般头衔那样老气横秋,他只是一个年轻创业团队中的一员,一个执著追求自己事业的年轻人。
年轻的概念,或是阳光灿烂、飞扬跳脱,或是血气方刚、追寻自我,或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也意味着没有资本,光棍一条。
而当岁月逝去,年轻的总要成熟。尘埃落定,昔日的年轻人,究竟找到了什么?
虽然学大教育因为获得风投而一夜间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但是对于金鑫,在跨入三十岁门槛的时候,所找到的,当然不会仅仅是一次风投。
创业时代
金鑫是从互联网行业跳到教育行业的。
1999年、2000年左右,互联网行业正风起云涌,大佬辈出,**遍地。光芒万丈的互联网偶像们高唱着一个词: “创业”,引得全世界的年轻人目眩神驰、热血沸腾,仿佛脚下就是金光大道,只要踏上去就能走向成功。是时,年方二十四五的李如彬与金鑫,正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一个搞技术,一个搞市场,也在狂热者之列。
2001年,怀揣一个点子,李如彬**离职,跳下了海。金鑫和另一个朋友,没有立刻离职,而是每人凑了三万来块*,让李如彬先做做看。公司选址就在北太平庄路口的一个大厦,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总共拥有十万块*资金。在李如彬手里,学大教育完成了*早的雏形: 大学生家教网。
但是,一年左右,公司发展得很困难。平时,三个合伙人每周都会碰一次面,通报公司的情况,交流看法,商讨业务发展方向。一年下来,三个人的感觉是一致的,公司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推动。面对自己举步维艰的**个作品,金鑫终于决定,放下其它工作,来帮李如彬。
已经做到那家互联网公司中层,虽然有点疲倦,但是收入不错,决定放下的时候,轻轻地就放下了,没有太多犹豫,也没有什么取舍挣扎。金鑫说,二十来岁的时候,只为做完自己**个点子,只为给自己的小公司加把劲,而放下别的,可以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仿佛牛奶流入咖啡般顺滑。虽然小公司很困难,但是就好像早已注定的一样,放下的时候,不需要去想后路,一切都发生得天经地义。
金鑫来到大学生家教网后不久,看到一则消息,北京团市委下属的大学生服务中心,正在组织一个大学校园巡展,内容是兼职招聘会。
金鑫直接打了个电话过去,告诉对方,说大学生家教网希望当他们的协办单位。
金鑫也明白,自己手里可打的牌很少。要*没*,要人没人,对方凭什么同意自己来协办?但是必须出去找项目。
硬着头皮,硬撑着场面,金鑫说,大学生家教网可以为对方专门做一个活动页面,同时提供会务组织服务。结果却出乎意料地顺利,对方很快同意了,一周时间,此事就定了下来。大学生家教网在这场遍及北京二十余所高校的巡展中,获得了一个展台,还有全场做广告的机会。
巡展中,大学生家教网还意外地获得了一家上海的医药公司的委托,为它组织了一场招聘会,获得了3万块*的酬劳。这是大学生家教网一年来挣到的*大一笔*。
2002年底之前,大学生家教网同时还做了许多业务,如兼职招聘、人才服务,等等。但是2002年底,除家教之外,其它业务都停掉了。
至于原因,就是“缺*”,负责市场的金鑫简单地说。
是年,互联网热潮退去,所有风投基本都**投网站。拉不到*,需要更大投入的人才服务和兼职招聘业务,只得无可奈何地放弃。
而这一年,大学生家教网的主业务,家教这一块,发展迅猛。每促成一笔交易,便大概能收入100块,全年收入超过了100万元。
崩溃边缘
2003年,“非典”突然爆发。原本已经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公司,一下陷入了困境。所有业务都做不下去了,而日常办公和技术开发还要继续,公司账户上的*哗哗地外流──虽然本来就不多,但是每天只出不进,即使是大公司也难以为继。
“肯定会有焦虑,甚至有一些沮丧。免不了会想: 现实如此惨淡,自己的理想却是那般远大,那些偶像和**们的事业是那般宏伟,自己怎么可能做到那种程度呢?”金鑫说。
“时常会觉得,真的很难,太难了。直起腰,看看远方的理想——那得做多少事啊,得有多少机缘巧合的机会啊。这种焦虑一路伴随着自己,难以甩掉。”
当初三个人凑了不到十万块*开公司时,金鑫其实也抱着一点光棍心态: 年轻,经得起折腾,反正*也不多,砸了就砸了。
但是,信心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它的成立,往往无理可讲,它可以使人做出很多超出常理的事。“挫败与信心并存,这种矛盾的心态,其实很平常。”
金鑫说,做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大多有一种感觉,在开始的时候,就能看到后来的辉煌。
记者问金鑫,这到底是一种洞察力,还是一种推理的结果,亦或只是一种自我想像?金鑫说,真的是一种直觉。
“有那么玄吗?”
“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他说。
那时的学大公司,甚至开始倒卖活氧机挣*来维持开发。小型饮水机大小的活氧机,是不管与家教还是兼职招聘都毫无关系的东西,居然变成了一家教育公司*后一线生机所系,想想都荒唐。但是作为公司高管的金鑫,真的开始跑外卖了,跟李如彬去进货,亲自送货上门,只为给公司提供一点点可怜的接济。有一次接到了“大”订单,金鑫开着车,给一个部队所属单位一下送了几十台,这是当时公司所做的*大一笔生意了。
困顿之中,员工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技术平台依然在开发中。大家都相信,公司不会垮。那么红红火火发展的势头,怎么会垮在一场莫名其妙的流行病上?──所有人都这么想。
在灾难中,尤其是在让人与世隔绝的灾难中,人的幻想能力会空前膨胀,杂念丛生,并且很难保持平静。
而金鑫,看上去依然是心无旁鹜地过着单纯的生活,上班,工作,下班,睡觉,再上班。有时出去送送货,倒卖几台其实挣不了几个大子儿的活氧机,往公司拿回一点*。在别人眼里,外部的恐慌,公司内的困顿,仿佛都激不起他一点波澜,他依然什么都不想,或者说,什么都想不起来要去想。
不管是因为信心,还是因为意志,亦或仅仅是运气,公司终于撑了下来。“非典”的阴霾散去,公司恢复了每月翻番的发展速度。并且开始了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即系统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培训和辅导模式。
“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果那种困境再多持续两个月,公司就真的要崩溃了。”讲述这些的时候,金鑫一如既往地温和平常。
单纯生活
金鑫的生活确实很单纯,除工作之外几乎就没有其它内容了。
其实金鑫有很多爱好,尤其喜欢足球。而五六年间,他唯一偶尔还保留的工作外活动也只有足球。
东单和地坛都有足球场,偶尔,金鑫会开着车,拉几个人去踢一场。
工作时,金鑫能彻底忘记踢足球。而踢足球时,他也能彻底忘了工作。不过,忘记工作,在他嘴里似乎也是不得已的结果。“踢球时想别的,要被人骂的。”他笑道。
不过,这样的时候并不多。2004年,一次韧带拉伤后,他就跑不快了。在球场上跑不快的人,人家自然也就**带他玩儿。终于连这*后一点儿娱乐,都淡去了。
数年如一日地,心无旁骛,除了工作之外丝毫不作他想,对于一个爱好很多的人,很难。
大凡爱好很多的人,心思常在不同的地方来回穿梭跳跃。突然抛下所有爱好,让活跃的心灵沉寂下去,并且一沉寂便是数年,对于此类人,精神上的巨大反差,会令他们感到超乎常人的痛苦。
记者问金鑫,创业之后,突然坠入一种十分单一的状态,甚至衣食住行都被排斥在大脑思维之外,作为年轻人,有没有感到过生活很不真实,就像投入在一片虚拟的世界里?
没有。金鑫说。走在北京的繁华大街上,看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有时确乎会恍然产生几分与世隔绝之感,但也未觉虚幻。世上种种流行风,对于自己,真的便如风一般,吹在窗外,虽然不听、不闻、不知,也未曾觉得遗憾。
那几年间,甚至结婚也觉得遥远。手里正在做的事,是那么真实,似乎容不下其它幻想。只是有时回家跟老妈聊聊天,除此之外,便是一个几乎没有私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