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在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坡岭间,满山满岭的青龙藤在水泥立柱上纵横交错,蜿蜒生长,七缠八绕的青枝上缀满*红的红龙果,这里就是南宁振企科技开放有限公司的红龙果开发**基地。
车行在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坡岭间,满山满岭的青龙藤在水泥立柱上纵横交错,蜿蜒生长,七缠八绕的青枝上缀满*红的红龙果,这里就是南宁振企科技开放有限公司的红龙果开发**基地。邕宁区这5000亩红龙果种植基地是由一个城市女青年从300亩荒地起家,艰辛创业、摸爬滚打发展起来的。她就是林汉文———广西*大红龙果生产企业的创始人。
与果结缘“俏白领”到农村创业
林汉文出生于柳州市一个干部家庭,有良好的成长环境,1992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她到柳州市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并担任了公司贸易部副总经理的职务。领着高薪,干着别人艳羡的工作,是什么原因让她与水果结缘,到荒山野岭搞起了种植?
时光倒转回1998年,林汉文因一次工作机会,在南宁一家农业企业看到红龙果产品的有关资料介绍,红龙果的华丽外观深深地吸引了她。“我记得自己**次吃红龙果是在广州,都是国外进口的,一个就39元,口感很好。”
林汉文在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后了解到红龙果一身是宝,花、茎、果均可食用,花、果还能加工成风味*特的营养**品,如果汁、酱、脯、干花食品及罐装饮料等。另外,红龙果还能提取天然红色素和果胶,在医药食品化妆品行业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更让人兴奋的是红龙果种植在广西仍是空白,作为“洋水果”当时在超市每公斤售价高达36元,经济价值**。
1999年,林汉文到泰国、越南、台湾等地实地考察后,强烈的创业欲望让她毅然辞去在城里的高薪工作,选择离南宁市中心20公里,水源**丰富的原邕宁县那马镇子伟村团结坡,投资60万元创办振企农业技术开发**基地,承包荒山开始种植红龙果。一个年轻的都市女白领作出了她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大刀阔斧地迈开了创业**步。
披荆斩棘门外汉成种植能人
当花25万元获得了300亩荒山荒地的经营权后,面对长满杂草荒木的山头野地,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林汉文深深地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印象*深的是,有一次请车运送肥料,遭遇大雨,车子陷入泥泞的山路,我和几个同事就这样在拉粪的肥料车上睡了一宿。”创业之初,林汉文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一次红龙果大范围“生病”,这可愁坏了林汉文。
她急匆匆跑到山下的农药店,张口就问**要杀虫剂。卖农药的大娘抬眼一看林汉文年纪轻轻,穿着白衫牛仔裤,斯斯文文的样子,疑惑地说:“小姑娘有什么事你别想不开啊,死不能解决问题。”林汉文啼笑皆非,解释好半天,才买到了药剂。
创业艰难苦中作乐,林汉文好不容易熬到**批红龙果长出来后,结果却因外观差,果质不甜,无法打开市场。“创业”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亲人、朋友们劝她把种植基地转让出去,可林汉文选择了坚持,并改变企业经营方式,决定带领、依靠农民创业。在专家指导下,林汉文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红龙果的生产管理和种植技术,通过品种改良,采用微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配方施肥,梯带水土保持、淋灌、滴灌等技术措施抓生产,到2002年她的红龙果基地进入丰产期,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回报,基地生产的红龙果一炮打开了销售市场,成了不愁嫁的“皇帝女”,红龙果基地也开始了滚雪球式发展。
业成念贫企业家带村民共富
林汉文的红龙果发展基地,由*早在那马镇的300亩发展壮大到目前的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5000亩、那楼镇及中和乡的5000亩共10300亩的规模。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不但自己致富,还热心地帮助周边群众致富,履行一个党员的职责。
为进一步理顺基地与周边群众的关系,林汉文经常邀请当地的农民姐妹和热心群众到基地参观学习,交流种植经验,共同提高种红龙果技术。几年来,她不但耐心为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为种植红龙果的农户提供红龙果种苗2万株,直接补贴资金12万元,资助群众修路2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学生解决
生活、读书困难2万元,还就地解决劳动力转移200多人。
“她出资修了7条机耕路,还聘请村里农户管理果园和包片生产,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联团村委副主任韦文员说起林汉文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而他自己本身也是红龙果种植的受益者,在基地的管理工作让他每个月都能拿到固定的收入。
此外,林汉文通过牵线搭桥成功引来4家投资商,新增投资贮运800万元,联手做大做强红龙果南宁特色品牌。目前,林汉文正在策划在南宁创办红龙果系列产品加工厂,通过加工进一步提高红龙果附加值,促进扩大生产规模,并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现在林汉文成了创业女强人,也成为了带动农村发展、带领当地农民富裕的模范。但她仍不满足现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发展新计划,积极与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和实力公司合作,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红龙果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