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阶段禁止上英语、拼音课,教孩子20以上的数学运算……日前,北京市教委的一纸禁令再次显露了将幼儿园教育“拉回到同一起跑线”的决心。
但现实情况却显然不容乐观。调查采访发现,尚未**衔接的小学入学方式、尴尬的幼教师资、家长的焦急矛盾心态事实上已构成了这一政策执行的重重阻力。
怪相:“不教小学内容,很多孩子中班就转走了”
日前,北京市下发了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禁令,并强调要在4月中旬之前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跑”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幼儿园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园长会被严肃问责,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幼儿园的小学化,这是我国学前教育多年来的问题,采访中许多**表示,孩子过早学小学内容,让孩子从小就背负学习压力,失去快乐的童年,影响健全人格、身心的成长。
“幼儿园应按照***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系统教学,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部分。 ”一位幼师告诉记者,“其中的‘科学’中的数学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字概念,和小学所学的数学计算**不是一回事。 ”
禁令之下,受访的多位幼教都表示,所在幼儿园没有开设小学阶段课程,也对“小学化”持否定态度,而一些家长则表现出顾虑。北京市民**的女儿正在某幼儿园上大班。他认为,一旦幼儿园不让教拼音、数字,幼升小考试就会有困难,即便是就近入学,孩子也会因为学习基础不同而被分入不一样的班级。
“会有家长要求在幼儿园中班、大班阶段就教授小学内容。 ”北京一所知名幼儿园幼师向记者透露,孩子学习越好,家长越有此类要求,有的甚至直接在中班阶段就把孩子转至学前班,或者在上幼儿园期间给孩子在外面报名参加课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