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袁爱玲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教育形式上注重课堂内容,但这不是幼儿擅长的方式,幼儿习惯在游戏体验中获得经验。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幼儿园“小学化”常常为人诟病却屡禁不止?
——应试教育生“怪胎”。 “**小学都有入学考试,往往注重知识性内容比较多,怎么考我就怎么学。 ”袁爱玲说,幼儿行为习惯等素质方面的培养比教知识困难得多,老师因为灌输知识比较容易,喜欢单纯教知识,家长也希望孩子尽早涉及文化知识。
记者在一家民办教育机构网站上看到了两个北京知名小学的面试题总汇,其中均包括10以内加减法的思维运算题。 “就像高考,只会做书面上的题怎么得高分?还得通过多学、超前学。 ”一位培训机构的老师说。
——幼儿园师资、硬件设施皆是 “软肋”。北京一所平房区内的幼儿园接待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师会在中班就教授孩子拼音、写字,学前班阶段还会教100以内的数学运算。“幼儿园地方小,没有太多的室外活动,不少外地人把孩子送到这里,怕孩子跟不上北京的小学教育,所以我们教得相对深一些”。
**还指出,一些幼儿园幼师群体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在教学中常常将小学的教学模式带入幼儿园,也是幼儿园“小学化”趋势的原因。
——幼教市场“煽风点*”。根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早教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早教机构1.3万家。市场大、主体多,但规范少、监管弱——于是,各种培训班一边忽悠家长,一边逼着幼儿园跟得上自己的“节奏”。
袁爱玲认为,近年来幼儿园市场化趋势明显,家长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就会决定幼儿园的生存,家长多比较重知识轻能力,轻视非智力品质和因素的获取,这也就容易导致幼儿园的导向往“小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