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方言,见到**或自己尊敬的人,往往称之为 “你老人(您老人)”。初来乍到的,通常不习惯,因为自己并不老,甚至只是二十出头。当今枞阳方言中的“你老人”,本字应该是“里老人”——即“里老”和“老人”,指的都是“里长”,属于今天的“干部”范畴。
“里长”是个什么“干部”呢?中国封建社会很长,但在社会管理上,基本遵循“皇权不下县”的原则,即县及县以上由朝廷派员管理,县以下则实行自*。自*组织中,就包括“里”。
旧时的乡村*理,并不仅限于纯粹的行政事务。枞阳有不少“官埠”、“官渡”之类的地名,“埠”为货运码头,“渡”为客运码头,“官”字表明官方管理的性质。实际上,旧时的仓库、桥梁、集市、水利设施等,均由官方管理,而实际管理者又非正式的朝廷官员。
这些“老人”因地而异,按需而设,属于官方的半公职人员,享受**每年四至五两的“工食银”补贴。但不管是哪类“老人”,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多少都是个“干部”。“里老人”德高望重,又有体面的“干部”身份,用作尊称就再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