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省公布**批1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以“**优势”占据4席。14个“基地”将以“**羊”的角色**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带动全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合肥获批4个基地成*大“赢家”
根据省**公布*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积聚发展基地名单,合肥共有4个基地获批,分别为:合肥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从数量上来看,合肥获批数量*多,为4个;其次为芜湖市,获批3个基地。合肥市发改委高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是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还实现了一个突破,那就是合肥高新区一个园区获批两个基地。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省还将评选第二批、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将继续申报,争取获批更多此类基地,加快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基地”考核不合格将被“摘牌”
根据省**今年5月份**的《安徽省人民**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指在相对集中的区域,汇聚产业配套完备、创新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群体。
此次在全省评选“基地”,根据“战略思维、遵循规律、立足现有、放眼**、市场**、政策支持”的基本原则,按照产业领域、产业基础、**企业、创新能力、支撑项目等5个方面条件,进行综合评比,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考核,“入选的基地都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合肥市发改委高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为“基地”之后,将在园区加挂“安徽省×××(产业名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获评‘基地’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省**成立的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将委托第三方对基地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评估,考评结果优秀的加大资金支持,连续2年考评不合格的就摘牌,对弄虚作假的追回省财政支持资金本息。”上述负责人说。
到2017年单个基地总产值 将达500亿或翻番
获评省*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它们将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根据《意见》内容,我省将设立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资金为20亿—30亿元。
在得到政策支持的同时,“基地”也承担着重大的发展任务:到2017年,单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或3年(2014-2017年)翻一番,税收累计增长不低于50%。到2020年,单个基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或3年(2017-2020年)再翻一番,税收累计增长不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