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的创业之始

2015-09-19来源 : 互联网

在国防三线厂、**厂、私营厂打拼了40多年的机械工程师文见友在年满60之际,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两件大事:在合肥注册了自己的机械厂;前两年申请的实用新型**开始公告。

到了他这个年龄,凭着自己的手艺吃饭,展示自己的手艺,*已变得不重要,他只想着以后*了*,要把自己家乡的山路和村边的桥修一下。

农民变成城里人

1955年,文见友出生在舒城春秋乡,上中小学离家有十几里路,每天天没亮就要往学校赶,放学到家也是夜黑星闪。毕业后的文见友,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回乡务农。

1977年,高考**后,已在家务农四五年的文见友,考入安徽大江机械职业学校,成为“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家人和左邻右舍,无不欢欣和羡慕。

安徽大江机械职业学校的*届毕业生,被称作机械行业的“黄埔一期”,无论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学得极为扎实和丰富,毕业后即进入国防三线厂制造枪炮。

职称做到工程师

1981年,毕业后的文见友分配到三线厂从技术员做起,直到工程师。

好学的文见友,1985年还上了安徽教育学院的经济管理系3年的函授。

1990年,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大部分三线厂经历了改革合并重组,文见友所在厂也进行了**民改制,并迁入了合肥。文见友也举家从山沟里搬迁到合肥。

在此之前,文见友已通过了5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学考试,也在为今后的发展寻出路。

辞职南下当总工

10年间,文见友所在的机械厂虽不是惨淡经营,但也无太大起色,2000年,文见友终于下定决心,离开机械厂,离开妻子王支俊——同一机械厂的钳工,离开了孩子,只身到温州为私企打工。

在江浙地区打工的日子,文见友以总机械工程师的身份,出现在企业主和工人们的面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丰富经验,是新兴民营机械企业所缺乏的。

“江浙和我们这里生产的流程都不太一样,很多产品都不要图纸,只要画个大概的样子就行,主要还是看你做出来实实在在的产品。”文见友坦言着自己从一开始的不适应逐渐变为适应。

照顾家庭回合肥

2005年,妻子王支俊在合肥拉扯大的孩子,即将进入学业的重要关头,文见友不得不从温州回到合肥。

这实际上也是文见友生活中比较困难的一个时期,靠揽活、代加工,维持着一家的生计。

而文见友的爱人王支俊一直支持文见友的事业,好在文见友在机械领域思路创新不断,**了两项实用新型**。在他踏入60岁之际,获得了**号,他用刚注册的工厂正尝试着其中一项**产品模具的制造,找到合适的设备试模,即可进行小批量生产。

为家乡建路修桥

对于自己机械厂的发展前景,文见友保持乐观:“工厂注册前的那几年,又要贷款,又要租厂房,还要发人员工资,真是快没有饭吃了。应该说,我*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文见友看了妻子一眼:“现在我们的厂子,生产正常。将来我们*了*,要为家乡修一条路,还要把老家村边的小桥修一下。”

标签: 创业工作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