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旅游好去处,榴园村里藏古风。来到榴园村,人们很容易就能看见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民居,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万亩榴园中,房前屋后壁垒井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片榴香四溢的群山中,仍然保留有一处明清时期的古村落,虽历经**沧桑,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韵。
榴园村内有个赵庄,又称赵瓦房。明清时期,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石头砌筑房屋,日积月累,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石头民居。这些石头房子在石榴树枝叶的掩映下,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榴园村村主任禹言良告诉记者,以前,榴园村周边地区特别贫困,以茅草房为主。后来,赵氏家族从凤凰村宁山迁徙居于此地,盖了几进几出的砖瓦房院落,在一片茅草房中特别引人注目,所以得名赵瓦房。由于赵瓦房地处半山腰,交通不便,从上世纪70年代起,许多居民开始从山上搬了下来,在山脚下重新筑房安家。
记者驱车沿着榴园村中的水泥路一路向东,到达赵庄后,从一处小路口向南,沿着山坡行至一个小型停车场。下车,再顺着一条石榴树丛中的小路往西慢行。一路上,一棵棵石榴树虬枝盘曲,硕果累累;一处处苍翠欲滴间,丰收的笑容正盎然绽放。
步行约10分钟,一片“隐藏”在林荫之中的灰色石头房子便映入眼帘。
走进赵瓦房,就宛若进入一座石头古堡。一间间石头房子质朴典雅,偏正侧倚,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曲折回环,窄巷深幽。步入一座院落,房子砌石接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村民劳作的工具,家里使用的器皿,都有着石头的痕迹。
村中有一口古井,井口呈长方形,井内是圆筒形,前方水道上置有一石槽。村民告诉记者,此井原为泉眼,赵氏先祖见泉水清冽甘甜,遂砌筑为井,名曰“清井”。该井位于半山腰,常年水量充沛,夏季丰水期更是喷珠吐玉,汇成清流,依山而下。
春花开,夏风来,秋叶黄,冬雪覆。几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赵瓦房的老屋依然牢固结实,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上都刻满了时代的印迹,置身其中,仿佛走进历史的长廊。
走得累了,在古井旁的一棵大树下席地而坐,扑面而来的是草木之香。秋风骤起,闭目聆听,似乎仍然可以听到几**来,这里老人的欢笑、孩子的歌声、鸡犬的高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