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饼你知道多少

2015-09-28来源 : 互联网

关于月饼你知道多少?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来临。月饼又铺天盖地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种以月亮命名的糖饼,严格说起来如果没有中秋节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含义,恐怕早已被时尚而追求低糖低脂的现代人将其抛弃了。而恰是它背后的象征团圆、亲情和祝福的文化含义,使其能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月饼有很多种名字,在它叫月饼之前,还先后被叫过胡饼,宫饼,小饼,团圆饼等。它在古代,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祭月神,落入人们嘴中,已是附加功能。而随着中国人思维的开化,附加功能逐渐取代了主要功能,使月饼和许多民俗传统一样,神性和诗性逐渐消退,而世俗的烟尘味却与日俱增,这说不清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早的月饼,似乎与殷商时期的**人物闻仲太师有关,据传江浙一带有一种边薄心厚的“太师饼”,就是为纪念他老人家而生产的,此乃月饼“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核桃,这些都成为了月饼的添加料。饼里加了这些胡地产物,故而也和胡琴胡笛胡萝卜一样从俗,称为“胡饼”。而这胡饼一叫就叫了几**,直至到了唐代,当时京都长安可谓供应充足,来自四面八方的匠人们在这里开设糕饼店,生产各式各样的胡饼。而在某一个中秋节,唐玄宗吃到了胡饼,慨叹其味道鲜美而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见天空皎然的明月,与圆圆的胡饼相似,于是信口道:不如叫它月饼吧!

至此,月饼就叫月饼了。之后宋代还叫过“小饼”、“月团”,苏东坡还写过“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对其进行**,但民间却不买账,依然叫月饼如故。因为除了这个名字之外,人们还真难找到另一个更合适而贴切的名字来称呼它了。

还有一个传说,就更血腥和刺激了——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到明清两代,对月饼的改造也仅是技术性的。除了把月饼变得更精美雅致之外,便少有原创性的创意出现。这也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前人的所有创意,到明清之后,除了雕琢与修补,便再难有新的东西出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与不同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并汲取各地的物产和饮食习惯,月饼渐渐演化成京式、苏式、广式、潮式、川式等不同的系列,其制作工艺和原料及成品都大相径庭。京式月饼如烧饼,外皮香脆;苏式月饼外皮层次多且薄,酥软白净。广式月饼和西点相似,以内馅多变而**。除此之外,还有信仰***教的**所制的**牛肉月饼以及台湾地区以蕃薯为原料的月光饼。花样之繁多,层出不穷。

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和人们口感要求的提高,一些原本与传统月饼沾不上边的原料也出现在月饼中,并催生出新的类型月饼。如:无须烤制而只须冷冻后就可进食的冰皮月饼;用蔬菜水果做馅的果蔬月饼;用鲍鱼、鱼翅等做成的海鲜月饼;还有纳凉月饼、椰奶月饼、**月饼,以及在外形上突破圆形而采用动物外形的异形月饼等。

值得一说的是,近年来,月饼的包装也越来越**化。月饼商家们对月饼的包装可谓煞费苦心,把想到的招无所不用其极。这使得很多包装已对月饼构成喧宾夺主之势,使月饼这个大众化的消费品变得离大众越来越远。但愿这只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中秋节到了,祝广大朋友节日快乐,有兴趣的话,把你们那里吃的月饼或者关于月饼的记忆,跟在后面吧。

标签: 月饼中秋讲解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