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死穴之盲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很多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买之前理财顾问说的天花乱坠:“怎么可能赔本呢?”
但是一旦亏本了,银行就不认账了,于是双方产生了很多纠纷。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没有明确谁是风险承担主体。
投资者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就是到期自己能得到的实际收益,而且还有银行做“隐形担保”;但是银行却认为按照协议规定,产品投资风险应该是“买者自负”,和银行没有半毛*关系。
于是问题来了,亏本了算谁的?确实一般的商事行为都遵循“风险自担”的原则,但是金融产品不等同于一般的产品呀。所以银行本身就应该担负着评估客户风险承担能力的责任。
一般人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西瓜,但是正常人能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理财产品么?
遗憾的是很多银行在卖理财产品之前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承担评估,也没有帮助客户**合适的理财产品。
徘徊了好久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在7月上旬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终于“破5”了,一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跌入了“3时代”。
根据普益**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周报,在7月25~月31日期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0%,较上期减少4个基点,而且据说这种跌势还将继续……
很多人看到股市的惨状就把自己的*从股市里面抽出来放到银行买理财。但是亲爱的们,整个金融市场 都是彼此相关、互为因果地。买理财的人一多,理财很有可能会傲娇地降低资产端的预期回报率啊,而且理财收益率也可能继续出现大幅下调……
虽说有的时候理财产品亏了也不能全怪银行,天要下雨,理财产品要亏,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是银行的错就打打官司,让银行承担损失;不是银行的错也就算了,谁让自己识财不明。但如果既不是银行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而是银行员工的错呢?就麻烦了。
之前某大型银行出现了700多万的飞单事件,就是因为理财经理忽悠顾客,*后某银行把涉事员工开除了,但是投资人损失的700多万谁来补?
综上所诉,银行理财,你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