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是黄梅戏老传统的新主角。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近忙着青年团五周年的考核汇报演出,一连演上几天,台上清一色的年轻人,“播下的种子总算到了收获的时候”,韩再芬很是感慨。 2010年,“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青年团”成立,一批**青少年被发掘出来,剧院邀请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作为**专职教师,对青年演员“传帮带”,“过去黄梅戏的舞台只容得下有经验的‘**湖’,如今我们是利用一切,为年轻人提供登台锻炼机会”。
韩再芬说戏曲“*救”**步是人才传承,“年轻力量应该是其中*为关键的因素”。在她看来,戏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光是黄梅戏,基本功不练上三年很难上台,这就需要留足提前量,从娃娃教起”。
在韩再芬眼中,如今愿意学黄梅戏的年轻人并不多,“戏曲行业很基础,不像影视等其他娱乐业那么容易出名,社会地位、影响力也不及所谓的歌星、影星,学习过程很艰苦,这些都是棘手的现实问题”。她告诉记者,戏曲人才的培养要同时解决生源和出路的问题,“一方面要以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来学,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就业**”。
“台下观众也应该是年轻化的”,韩再芬告诉记者,多年来黄梅戏已把年轻人作为目标观众之一,每年都要在各地高校发放爱心票,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 活动,二维码、漫画头像、微博**公众号,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新事物也正逐渐“牵手”老传统,“传统艺术某些时候应该放下身价,以朋友的方式出现在年轻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