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鼎盛时期

2016-06-12来源 : 互联网

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置龙凤模印,遣使到建州,监造团茶以别一般的庶饮,龙团凤饼从此诞生。当然也包括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奇茗。由于当时崇安尚未建县,而建州的州*建安县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龙凤团茶也称为北苑茶。北宋淳化五年,崇安县正式建县,武夷山逐步走向兴盛,文人墨客,达官显宦,释家羽士纷至沓来,名声日高,武夷渐脱北苑之统称而*步傲立于茶坛,加之诗人的吟咏,武夷岩茶的名气大盛。**《崇安县新志》载: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剂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苏轼在咏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由此说明武夷岩茶已经脱颖而出,崛起于岩壑之间,为名家所津津乐道,并开始步入**宫室,享誉于朝廷。与此同时,武夷名丛如铁罗汉、坠柳条也开始形成。清朝学者郭伯苍在《闽产录异》中曾记述:清时山中仍有这两种名丛,皆为宋朝留存下来的茶树,各仅有一棵,年产少许,为无价宝。

宋朝南渡以后,来武夷山游览、讲学、隐居者日增,武夷山极为兴盛。儒家羽士、文人墨客,荟萃山中,斗茶品茗,以茶论文,以文论道,极一时之盛,茶事因之兴旺。**诗人陆游到此赞曰:建溪官茶**绝。从这诗里,足证武夷茶新军突起,已与北苑茶同负盛名。朱熹在隐屏峰下构筑精舍,著书立说,授经讲学,聚友品茗,可谓是山中大隐者,颇具雅兴,他利用九曲溪上的一块有罅隙的天然石头当做茶灶,以倡导茶事,并咏诗曰:仙翁遗石灶,宛在水**。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传说隐屏峰下,旧有朱熹手植茶一株,因山僧不堪县官铢求,潜以沸汤浇之遂枯的故事。有清人诗句为证:县官不解修祠祀,但索文公手植茶。朱熹在寓居武夷山之时,还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以此为乐事,并以《茶坂》为题赋诗曰:携籯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心寒,跏趺谢衾影。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游武夷诗也咏及武夷茶:所将白石与青精,漫燃龙竹闲烹煮。武夷之山秀且高,参元堪把死生逃。青精指武夷茶,这位云游道士对武夷山水、茶叶注满情感。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这是武夷**道士白玉蟾的《水调歌头·咏茶》中词句,茶如灵丹,清人脾胃。近年,武夷山市志办方留章先生,收到来自蜀省万源县友人惠寄的信札、资料等,言及于1988年在该县石窝乡古社坪村,发现一方完整的石刻,记载着北宋元符二年王雅父子从福建武夷山移植茶苗于本地种植的始未。碑云……时在元符二载,月应夹钟,当万卉萌芽之盛,阳和煦气已发。前氏府君王雅与令男王敏,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此碑中虽写的是建溪绿茗,但在此的前几十年,范仲淹诗已经说明溪边之茶乃武夷仙人从古栽,因此说其是武夷之茶,并不牵强。可见,由于武夷茶在当时享誉**,名声远播,身价不凡,为国人迢迢而求之品。其青出于蓝,返回巴蜀,荣归故里,理所当然。凡此说明在宋代脱颖而出、崛起于碧水丹山的武夷茶,与武夷名山同映辉煌,为名家所津津乐道,并开始跻身于**宫廷,享誉于朝野,与当时全国兴起的品茶、斗茶、分茶之风尚和合共鸣,集一时之盛,享非凡之誉,乃武夷岩茶千古流芳之缘也。

标签: 武夷山茶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