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雕”调查

2011-10-18来源 : 互联网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新安江畔,青砖白墙,提及徽州,一幅水墨秀色,万千绿影山水,饱含着徽文化底蕴的图景便于脑海中勾勒出来,极近忽远,若然千载。自秦置郡县以来,两千多年的徽州历史,在不断的传承与变革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立地方学——徽学。而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以及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列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三大显学,以其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秀中华,流长源远。

自1997年休宁县黄村徽州古民居——荫馀堂整体搬迁至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塞勒姆市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引起*大反响,徽派建筑便备受世界瞩目。2010年,代表徽州建筑文化的“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了***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本刊记者深入徽州黄山、歙县、休宁、绩溪等县市,走访相关学者、官员、民间工匠,体验徽州古建筑队现场营造**工程,实地调查了徽州古建筑中*为精华的部分——“徽州三雕”,以期从这一角度向读者展现典雅于外,文化于内的徽州建筑特色。

徽州建筑,不管是庙堂宗祠,还是乡间村落,点滴之间,都蕴藏着典型而深刻的徽文化精髓。建筑是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到高墙院落,小至门楼雕刻,你都能从中发现一种“思路”,一种“表达”。《发现徽州建筑》一书作者,现任安徽商报副总编辑的赵焰,对徽文化情有*钟,在向记者谈及其写作思路时,他强调的是一种“思想”。所以,探寻徽派建筑,不仅是对其**技艺的考察,更是“对徽州建筑所寄托的地理、历史、文化等进行解读,突出人文色彩和建筑的精神气韵”。

——这种“人文色彩”和“精神气韵”,*为突出的表现,或许就在于徽州建筑营造技艺里的精髓——“徽州三雕”了。

记者走进“隐于市”的蒯正华木雕工作室时,发鬓斑白却精神矍铄的他正在紧张地**一根从上海运来的徽派建筑屋梁。“现在需要**的古建筑木雕太多了,整天都忙不过来”,蒯正华在详细介绍他的“**工程”后热情地邀请记者参观他的工作室。这位其木雕作品《加官进爵 和美家园》刚荣获“2010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中国工艺美术师”,在记者眼中,丝毫没有“**”的“范儿”,工具携身,木屑满衣,俨然一个忙于工作、略显害羞的“工匠”。

蒯正华的工作室简单紧凑,周围堆满了他收来待**的古建筑木雕,二楼工具的敲打、推磨声不断,几个徒弟头也不抬的雕刻着手里的木雕作品,桌上摆着各种诸如小斧头、硬木锤、凿、雕刀、钢丝锯、磨石、砂布等工具。他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展示他从民间收购来的木雕门窗,虽有的破损严重,但如今却是难得一见的 “珍宝”,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这些木雕作品原先的结构和内容,加以**,使其完整如初。

蒯正华介绍,徽州木雕长于精工,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与之整体相配。徽州木雕内容丰富,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民俗风情,世俗传说、社会生活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他向记者强调,从事木雕雕刻和**工作,不仅需要**的技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学识,比如面对一个破损的木雕作品,你不能根据其残存的部分而推知出作品原本所雕刻的内容,就无法从事这项工作。看蒯正华**的木雕作品,如三国故事、八宝博古等,不露痕迹,与原古雕刻融为一体,栩栩如生,不得不让人惊叹。

“如今徽州建筑需要的木雕创作也很多,我一心一意地从事雕刻,也致力于将徽州木雕传承技艺下去”。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徽派建筑,木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门窗到房梁,木雕无所不在,如今蒯正华一面**古建筑木雕,一面创作新的木雕作品,还受聘于当地大学向学生传授木雕技艺,虽苦累不绝,却乐在其中。在其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蒯正华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加官进爵和美家园》,偌大一副木雕作品,细致入微、人景相融;跃然于木,点滴到位,实为难得精美的艺术佳作。

在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相关专家推荐下,此次采访行程,记者在黄山文化新闻出版局非遗科科长汪翔,以及歙县文广局相关官员的介绍陪同中,参观了歙县陶行知纪念馆,高耸典雅的徽派建筑主体正面上,从上而下密布铺落的木雕门窗,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正如一位作者在感受过徽州木雕艺术后发出的感叹:若能身临其境,你会感到这是闯进艺术之宫,俯仰四顾,比比皆是,为这雕刻艺术立体式包围。在这美的王国中,你会留连忘返,那三分精美、七分雅致的立体画,会给你留下无尽的遐想。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