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瑶笙 融中西绘画于一炉

2011-10-30来源 : 互联网

**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画家也受到这种时代变化的冲击,或隐或现地在艺术上作出了反映。一方面,画家们直接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另一方面,金石学的新发现、书法研究的新局面,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绘画的发展。不少画家对墨守成法的复古派、陈陈相袭的保守派,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而对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的艺术心悦诚服。于是,一种锐意求进、大胆**的新兴画派 ———海上画派应运而生。这一画派起于赵之谦,盛于任伯年、吴昌硕、任熊、任熏、吴让之、虚谷、蒲华、胡锡珪、程瑶笙、吴友如等一大批画家,也以其一得之长,称誉东南。

程瑶笙,安徽休宁率口人,其父程鉴堂为逃避“洪杨之役”(即太平天国革命)来到泰兴,卜居于南门红袍街太平桥畔。清同*八年(1869年)2月20 日,程瑶笙出生于泰兴,这时候,他的父亲正在当地做着典当生计。程瑶笙在泰兴生活了12年后,随父进入常州济恒典铺,程鉴堂担任经理,程瑶笙专司卷包。

程瑶笙“工作井井有条,典主很为信任,拟擢升他较高的职位,他却向典主婉谢说:‘才力不胜,反恐败事。’实则他志不在此。他性喜绘画,购置了许多画册,作为范本。因卷包工作较简易,便常利用业余时间涂抹点染。后来觉得暗中摸索无人指导,易走弯路,就拜当地画家汤润之为师,不到一年,画乃猛进。”(郑逸梅《程瑶笙在画坛上的创新》)

程鉴堂去世时,给儿子留下了一千数百元的遗产,程瑶笙便以此换来了日本出版的博物图册,并历尽数年,孜孜不倦,潜心研习博物学。这时候程瑶笙二十多岁,“他认为作画必须详知鸟兽虫鱼以及一卉一木的性状,否则有乖物理,失却画的真实。”

学有所成后,程瑶笙辞去了典铺职事,转业于教育工作。他曾任常州粹化学校的国画及博物教员,后到上海,与宋教仁、于右任等人执教于中国公学。之后又应吴中**学堂———苏州草桥学舍(今苏州市**中学)之聘,以新思想、新方法执鞭育人。“由于他既精博物,又擅图画,上课剖析详明,且作图揭示,以补标本的不及,学生易于领会,大受欢迎。”这期间,叶圣陶、顾颉刚、吴湖帆、颜文樑、郑逸梅等数十位日后**的教育家、历史学家、画家、作家都曾受其教泽。程瑶笙的专职教育生涯,止任于清华大学,他以讲师教职与尚未从事新文化活动的胡适“同校有年,深相契合”。胡适曾有诗题赠程瑶笙:“也知吴越同舟谊,无奈惊涛动地来。江上飞鸟犹绕树,尊前残蝶已成灰。昙花隐现空余恨,鸿爪遗留亦可哀。莫漫劳劳作刍狗,且论气味到岑苔。”

20世纪初,程瑶笙由京返沪,作了海上寓公,鬻画自给的他,其画名也渐趋隆盛。1909年,程瑶笙与*慧安、吴昌硕、蒲华等人发起成立了“豫园书画善会”,又与杨逸、汪仲山、朱文侯等人参加“宛米山房书画会”,并当选为*任会长。他还参加了“上海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等美术团体,与当时海上画派的吴昌硕、王一亭、赵叔孺、赵云壑、曾农髯、黄宾虹、贺天健等近百名书画家,博古论今,研习书画,共同推进了海派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海上画派达到了**的繁荣。

成名后的程瑶笙,仍像以往一样,自奉节俭,“不吸烟,不饮酒,食无二荤,出无自备车辆。”甚至家里用的日常用品,大都是从旧货店里买的廉价货。长几缺一条腿,用煤油箱垫着将就了用。尽管如此,他却喜济人之急:“我得天*厚,福当和人共享。”从其习画练字的**如何德身、刘延汾、朱东润等人,都对其师钦佩不已。

程瑶笙既是位画家,又是位收藏家、鉴赏家。他收藏的目的,乃为博取诸家章法布局之佳胜。在其众多藏品中,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莫过于明代文征明的扇面《松崖待渡》、明代仇英的扇面《十八罗汉图》,以及明代文彭、文嘉的书画合卷《赤壁赋》这三件珍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启功和史树青先后为之题跋:“民间收藏中国书画集粹”,“颐情玄览,藏宝于民”。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