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薄荷发展成长受挫

2011-12-26来源 : 互联网

太和县是全国重要的薄荷生产基地,*高年份时全县种植薄荷28万亩,享有“清凉世界、薄荷**”的美誉。后来,因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品种退化等多种原因,种植面积急剧萎缩。

近年来,太和县肖口、大新等乡镇的一些能人开始转变思路,通过改变薄荷的用途,太和薄荷迅速**了元气。然而,近日,记者在太和县走访发现,由于种植规模盲目扩张、市场恶意竞争等原因,薄荷价格大幅下跌,部分农民含泪把薄荷当柴烧,太和薄荷复兴之路遭遇挫折。


基地或再次丧失

在太和县大新、肖口两乡镇进行采访时,记者见到了很多收购商。知情人告诉记者,他们大多是无证经营人员。

“小商贩的恶意竞争直接导致了价格下降。”分析今年薄荷价格下跌的原因时,肖庆力十分痛心。据介绍,每当外地的大客户到他们专业合作社洽谈业务时,一些小商贩就会尾随其后,故意压低价格。那些小商贩甚至将收购的薄荷运到外地的**材市场上,直接以极低的价格抛售。

同时,恶意竞争还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只要价格低,手里的东西就能卖出去。”本着这一思想,一些农民不按要求种植,故意缩短薄荷的生长期,致使产品质量下滑,失去了韩国、日本等国家客商的信任,出口量大幅下滑。出口下滑,价格就会下降。薄荷种植开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盲目扩张

据太和县绿源薄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肖庆力介绍,为了薄荷的复兴,合作社成立后不仅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还积极帮他们寻找销路,薄荷叶的价格迅速从每公斤2元多上涨到9元、10元,20元。种植面积由当初的几百亩、上千亩,迅速发展到20000多亩。

临泉、界*、山东、江苏等地的农民闻讯后,纷纷到他们的种植基地引种,全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终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他的观点很快被太和县浩田薄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浩证实。他告诉记者,缺乏对产品的深加工,也是太和县薄荷种植屡屡受挫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在整个薄荷产业中,太和农民处于产业链的*初级阶段——种植,提供原材料。而真正能获得利润的环节,往往掌握在外地企业的手中,“薄荷是我们生产的产品,但我们在价格上没有话语权。”

经过长期考察,李浩发现建设一家小型加工企业其实只需投入40万元到50万元,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太和县并没有这样的企业,无法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农民种植的薄荷经过收购商层层转运,送到外地,大量利润被他们获得,而收购价格被压得极低。

小编结语:有优势但没有发挥好,**监管无力,种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希望**能够出面加以引导,招商引资,发挥自身优势,让广大种植者重拾信心。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