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句这样的话“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胡雪岩成为中国诚信商人的代名词,如今胡雪岩已经被搬到电视荧屏上,成为商界被追捧的**。胡雪岩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他为富且仁,乐善好施,做**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黄马褂加身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成为一代红顶商人。而他和王有龄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胡雪岩幼年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过亲戚介绍,进了一家*庄里学习,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是满后,因为勤劳、做事脚踏实地成了*庄的正式伙计。有**下午,胡雪岩一个人守在店里,与往常一样,没有客人的时候就看书识字,有顾客来了,就招呼客人。胡雪岩正在看书的时候,*庄里来了一位客人,胡雪岩打量了一下像是一个落寞书生,于是就过去打招呼,在攀谈中胡雪岩了解到书生名叫王有龄,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但是苦于缺少盘缠正在愁闷中。在闲聊中,胡雪岩发现这个书生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非池中物,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于是他二话没说,私下就将*庄的五百两银子借给了王有龄,让他进京去考试。
等到*庄**回来的时候,胡雪岩向他汇报生意,他话还没有说完,**就暴跳如雷,把胡雪岩大骂了一通,还一直哭丧着说:“这哪里是生意,五百两白花花的银子看来是有去无回了。”怒骂之后,**要胡雪岩卷铺盖走人。**的想法是,不能轻易地相信别人,这是守住自己产业的根本。但是胡雪岩并不是这么想,他认为真诚的相信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这样生意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胡雪岩很无奈,**毕竟是**,要你走也不好在强留了,没有工作,他只好在杭州的街头流浪。
多年过后,王有龄在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再次在杭州的西子湖畔见到胡雪岩,他感念当年胡雪岩的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庄,号为阜康。之后王有龄不断的高升,而胡雪岩在开办*庄后,坚持重信义,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除了开*庄之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仅仅四五年时间,就赢得了“红顶商人”的称号。
胡雪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顾客乃是养命之源”,他要求员工把顾客当做衣食父母来尊敬,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顾客。他虽是“红顶商人”,却不以势压人,他定规立矩,提倡戒欺,诚信经营,质量上乘,服务周到,130多年过去了,胡庆余堂的名号仍旧享誉大江南北。
文章出自3158招商加盟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招商加盟咨询请关注3158招商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