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区出现“第一把火”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将被免职并扣除2万元保证金,一年内不得交流、提拔、重用,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昨日从宿州市埇桥区获悉,随着小麦收割季即将到来,该区近日出台“史上最严”秸秆禁烧政策。面对铁腕禁烧,乡镇干部直言“压力大”。
记者从埇桥区农委了解到,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区,该区小麦播种面积达185万亩以上,每年的五六月份,秸秆禁烧都被列为区里的头等大事。去年,埇桥区就已出台缴纳秸秆禁烧保证金及干部问责制,但收效并不明显,在当年全省秸秆禁烧“成绩单”上,埇桥区位列倒数第二。
埇桥区禁烧办副主任娄成栋认为,禁烧成绩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秸秆禁烧观念有待普及外,部分干部责任心不强,对“第一把火”把控不严也是一大主因。娄成栋告诉记者,去年因辖区出现多处秸秆焚烧点,时任西寺坡镇(现更名为大泽乡镇)党委书记被停职,多个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缴纳的保证金被扣除并作诫勉谈话。
“今年的禁烧政策可谓是前所未有,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娄成栋介绍,今年埇桥区将不设秸秆禁烧重点区域,“换句话说,整个埇桥区都是重点禁烧区,对于禁烧不力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将就地免职。”
对于今年出台的铁腕禁烧政策,不少乡镇一把手直言“压力大”。埇桥区杨庄乡党委书记曹鹏程告诉记者,去年该乡因动员及时措施到位,辖区范围内没有出现一处着火点,“成绩来之不易,今年更不敢懈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和杨庄乡比,大泽乡镇党委书记陈在辉压力更大。大泽乡镇地处埇桥区南端,今年种植小麦16万亩,是该区小麦收割的前沿阵地。“‘第一把火’很有可能出现在我们镇,我连做梦都在想,怎样才能避免去年的教训。”陈在辉告诉记者,目前镇政府已与该镇万余农户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发现焚烧秸秆的,对焚烧人将处以不低于两千元的罚款。进入收割季后,80%的党政干部将被派往田间地头,“搭上帐篷,24小时现场蹲守,吃住不离岗位,直到6月中旬夏收结束。”
本报记者 康鹏飞
新闻链接
禁烧政策奖惩分明
根据宿州市埇桥区2014年全区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各乡镇(街道)要向区政府缴纳10万元保证金,全区24个乡镇和三八、汴河、城东3个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人缴纳保证金2万元,分管负责人及派出所长分别各缴纳保证金1万元、5000元。5月20日之前上缴区财政。
方案指出,对于全区出现秸秆焚烧“第一把火”的乡镇,辖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除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检讨外,将被免职并扣除保证金,且一年内不得交流、提拔、重用,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出现着火点的乡镇,除全额扣除保证金外,按每个火点追加2万元禁烧保证金。没有发生一起秸秆焚烧事件的乡镇,除退还保证金外,还将给予个人保证金同等金额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