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接天碧,柳树成荫——呈坎

2014-06-18来源 : 互联网

呈坎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的南麓(东经59°55′,北纬118°15′;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北距黄山 40公里,南距徽州区**驻地--岩寺镇15公里。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树一帜。呈坎镇人民**驻地--呈坎村,1996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尸,现仍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众种河绕村而过,故而呈坎村桥多,其中**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宋代,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从豫章来此地定居,成为罗家一脉的祖先。明代中叶,罗氏先人还对古村和众川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理。使古村**处在“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环境里,具备了合理完善的村落结构。

呈坎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和另外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都是出自于这里。

呈坎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和另外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都是出自于这里。

七十年代,随着“尚书坊”的倒塌,呈坎就结束了有石牌坊的历史。牌匾历经沧桑至今仍保存28块,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方面浸透着劳动者的血汗,一方面却也显示出呈坎历史上的一番辉煌。

艺术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代就被**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被誉为“国宝之乡”。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的维系在一起。《中国名人大辞典》载徽州呈坎古代名人五百余人,如:罗汝楫(岳飞案主审官) 、罗小华(徽州明代制墨**) 、罗聘(扬州八怪之一、大画家) 、罗愿等等。

呈坎是全国*一无二保存*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为古徽之*。中国国画**刘海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标签: 黄山旅游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