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垄断开出最大罚单 12家汽配日企被罚12.35亿元

2014-08-22来源 : 互联网

东方网8月21日消息: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收到*额罚单,为“串标”、“开会定价”付出代价。昨天,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约8.3亿元,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约4亿元,合计罚款12.35亿元。

这是我国反垄断部门迄今为止开出的*大罚单。

紧随其后,近两天内,还将有多张反垄断罚单开出。随着零部件垄断链条的切断,日系整车企业宣布降价。

12家日企串标受罚

串标、协商供货价格成为日本零部件企业实现垄断的主要方式,而对象就是其占有技术优势的轴承、起动机等产品。

串标、协商供货价格成为日本零部件企业实现垄断的主要方式,而对象就是其占有技术优势的轴承、起动机等产品。

国家发改委透露,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减少竞争,以*有利的价格得到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订单,在日本频繁进行双边或多边会谈,互相协商价格,多次达成订单报价协议并予实施。价格协商涉及中国市场并获得订单的产品包括起动机、交流发电机、节气阀体、线束等13种。经价格协商的零部件用于本田、丰田、日产、铃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种车型。截至2013年底,当事人经价格协商后获得的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多数订单仍在供货。

2000年至2011年6月,**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轴承生产企业在日本组织召开亚洲研究会,在上海组织召开出口市场会议,讨论亚洲地区及中国市场的轴承涨价方针、涨价时机和幅度,交流涨价实施情况。当事人在中国境内销售轴承时,依据亚洲研究会、出口市场会共同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涨价信息,实施了涨价行为。

国家发改委表示,八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四家轴承企业**达成并实施了汽车零部件、轴承的价格垄断协议,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规定。

在两起垄断案件中,12家日本企业收到了不同规格的罚单,态度是决定罚款数额的主要因素,**越、日立两家企业就因为主动上报垄断情况而免予处罚,而垄断协议主导企业被重罚。

国家发改委对涉案企业均提出了整改措施:一是立即根据中国法律对销售政策和销售行为进行整改;二是对公司全体成员进行反垄断培训,**员工行为符合中国法律要求;三是采取实际行动,消除过去违法行为的后果,主动维护竞争秩序,并惠及消费者。

利好自主汽车产业

随着零部件垄断协议的解除,企业间必须有价格竞争,相关零部件价格将有下调空间。实际上,日系整车企业的降价行动已经开始。

昨天,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从存在垄断的零部件产品种类来看,大部分是日系企业有技术优势的产品,比如轴承,不但日系、美系、欧系,甚至自主品牌企业也在使用,所以影响比较大。

日系整车企业的降价行动已经开始,广汽丰田近日已按计划下调部分零部件价格,经销商开始按新价格来运营。另一日系整车厂广汽本田也将于9月1日起下调部分零部件价格。“零部件降价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当然是利好,但是日本企业的供应链模式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昨天,一家日系车企内部人士透露,日系零部件供应体系比较封闭。日系车企一般都互相参股,比如在受罚的12家企业中,丰田就持有多家企业的股份,在采购中,向参股企业倾斜是必然选择。另外,日本车企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也会圈定一些候选企业,理念、合作时间、血缘都会成为条件之一,在这个候选企业名单中,大部分是日系,中国的自主品牌很少能够进入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范围,欧美企业也不多。

目前,国内车企对日本零部件依赖程度依然比较高,中研普华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从日本进口额为95.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27%。其中,核心零配件,如变速箱、离合器等,进口占比均达到45%,制动器进口占比达33%。“实际上的采购量还要大于这个数字,因为日系的一些本地化采购实际上是日系零部件企业的中国公司,所以还是日本人。”该人士透露。

“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日系、欧美系的采购体系,此次反垄断调查将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长远发展。”昨天,全国乘联有关分析人士指出,除了提高自身的产品品质,掌握核心知识产品以外,中国的自主品牌零部件要进入日欧美企业采购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利益体系,此次规范日系零部件企业垄断行为就是重要举措。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