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积淀千年古韵 洋溢现代繁华

2014-10-11来源 : 互联网

2001年列入中国世遗预备名单;2003年荣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同年底又获得“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次年再次列入中国世遗预备名单;2007年入选“中国十佳古镇”;2009年荣膺“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2011年获央视“乡土盛典最具人文底蕴古镇”;2013年获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主题特色旅游目的地……

谁能想到,众多的荣誉都属于浙江的一个镇——西塘。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见到许多的歌颂、传扬西塘的文章……

小小古镇,大大名气,蜚声海内外!西塘,何以能有如此神奇魅力?金秋时节,我们走进这个千年古镇探访。

西塘地处浙东北水乡,与江沪交界,属嘉善县,素称“吴根越角”。大约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休养生息。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佐吴,兴水利、通漕运,疏间经西塘。唐代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公元1430年)建镇后,一直是杭嘉湖平原的商业重镇。

“多桥、多弄、多廊棚”,是西塘古来之特色。在西塘古镇区(包括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1.01平方公里范围内,水域面积占了17.8%。植根于“水”环境中的西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特征。

“杨秀泾、西塘市河、十里塘等9条河流交汇于此。在这河巷交织的西塘,100多座形态各异的石桥,便是连接两岸的纽带;120多条宽窄各异的街弄,通街连河。”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的钟强科长介绍说,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镇,以水环境为主体的自然景观资源,形成了西塘古镇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

古镇区格局,基本延续了清代的风貌。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前店后坊,集商业、居住、生产为一体,在中国规划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房子和园林多建于明清,至今仍保留着25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群,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实属少见。这些传统建筑,被纵横的河道分成8块,又被众多的桥梁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为方便商贸往来,逐渐在沿河的街面,自发建起了成片的屋顶,形成了西塘古镇壮观的“千米长廊(棚)”。俯瞰古镇,古色古香的建筑沿河沿街而立,造型精练简洁,色彩淡雅宜人,轮廓柔和优美。天井、长窗将室内外相连,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作为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塘自古名人辈出。仅明清两代,就出过进士19名、举人31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钱塘任官,游祥符荡作《上元过祥符》诗;清末民初,吴江诗人柳亚子创办南社,西塘就有17人参加。柳亚子曾多次到西塘,与镇上文人雅士吟诗作赋。18世纪中期,西塘文人便成立了古镇史上第一个社团“师竹社”,近代还成立过“锦云墨社”、“闰龄会”、“胥社”和“平川书画社”等,留下不少以西塘乡土为题材的诗词作品。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是对西塘古镇历史沿革最为恰当的概括。古镇不光有几百年的建筑,更为宝贵的,是延续了几百年的生活形态。沿街而行,摇橹船、善酿酒、雕花马桶、砖雕瓦当等随处可见。至今,尚有2600户居民在古镇内生活,保存着往昔的民间风俗。逛圣堂、护国随粮王庙会,逢年过节或遇上庙会香市,还可听吴侬软语的昆曲,看情深意笃的越剧……好一幅古镇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理想画图。传统的江南水乡文化,渗透在居民的生活里,种花养鸟、吟诗作画、品茗下棋、收藏古玩,构成了西塘独特的风情韵味,延续着古镇的历史文化脉络。

历史是根,居民为魂,活态传承

——活着的古镇典范

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走进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似乎进入了久远的历史……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一切都如此朴素、自然。但其独特的魅力令旅者陶醉,让流连的游客安享那一份宁静……

这,得益于西塘镇多年坚持的科学保护。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