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不断“放弃”的

2014-12-16来源 : 互联网

我之前对智能硬件的思考是,想追求一种自然记录的状态,无所谓软件硬件,就是 senseware。

但是,这个认识后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受到了英剧《黑镜》的启发,确切地说,是我*喜欢的《Be Right Back》那集。

我觉得那个故事和佛教的一些宏大说法很契合:生命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如果你抓取的所有数据都来自社交网络的话,会让记录失真。因为人在社交网络上未必真实。

我希望帮助人们,用一些他能接受的方式,把他生命中的一些真实信息记录下来。至于这些数据能有什么作用,我相信未来是很*大的。于是我选择了运动健康这个领域,选择了可穿戴。

我之前用过 Jawbone UP,Fuelband 之类。我发现用户需要经常按它,不按的话就没法使用。这会对用户造成干扰,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打字不舒服,睡觉不舒服,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在我做自己的可穿戴产品时,思考总结了六个字:穿得上,戴得住。

文艺一点说,就是要让用户能无感地戴着,而且还能提供积极、有价值的反馈。不然,它只能是个阶段性配件或者*饰。

具体在硬件工业设计上,必须考虑到美观和舒适度。比如,打字时手腕状态和睡觉时的手腕状态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我发现,人的手腕内扣的角度比外扣的角度要大。所以我们甚至设想,手环在手腕内部的那部分是否应该比外部要细,避免手腕内扣时会造成妨碍。

其实佩戴无感,简单说就是足够小、足够舒服,而且防水,这样打字、睡觉、洗澡,都不碍事。

而具体到整个软硬件体验时,还有更多细节和用户情绪体验需要考虑。

比如减肥。我们曾想过用手环配合减肥课程。但花费了两个星期制作出来后,经过1个小时的测试就否决了。

原因是,这会给用户麻烦,使用不自然:一个配套课程的产品,如果没有强力**的话,很容易被放弃掉,哪怕它是**身卡。

我们还想过根据手环记录的数据,**健身房的课程,产品定位为“移动健身房”。但是*后也放弃了,因为这个定位违背了我们“戴得住”的原则:我们需要的是他24小时能一直佩戴。但去健身,需要换鞋换衣服、扎头发,运动完还要洗澡。

另外,还有些功能也基于这样的原则被砍掉,比如闲置提醒。其核心问题是,会让用户产生愧疚感。

我觉得这会导致两个不好的结果:要么就是用户崩溃了,再也不戴了,因为戴着它就容易觉得愧疚,觉得自己懒;要么就是,用户干脆不要让你知道他有丑陋的一面,隐瞒自己,让你测不到。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