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山村辣椒卖到了韩国

2015-03-04来源 : 互联网

于家村是青岛胶州胶东镇的一个只有200余户人家的小村子,每年120亿元的交易额,使这里成为全国*大的辣椒市场。有人说,于家村人跺跺脚,**辣椒价格都会抖一抖,这真的不是传说。近日,记者探访了于家村的辣椒**。

大半个中国的辣椒运进村

辣椒村不种辣椒,这不能不说是件怪事。村支书焦延龙说,上一辈人都是种辣椒高手,而到了他们这一代,从20年前就**种辣椒,而且目前全村没有一户种辣椒。目前村里的土地绝大部分都被外人承包种了麦子、玉米等农作物。

不种辣椒,辣椒村交易和加工的却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辣椒,而且**的交易额超过千吨。

起初,于家村人在发现自己地里出产的辣椒已不能满足致富的需求后,他们*先是去外省采购,但收购量仍然有限,而且收购价又掌握在别人手里,怎么办?他们就去外省种植,选择土地较多的西北地区,在新疆、内蒙古自*区等地包地雇人大面积种植。入秋的西北高原,戈壁滩上晾晒的是一望无际的*红的辣椒。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至次年的5月,晒干的辣椒经过打包,一次满载30吨的超级大卡车就浩浩荡荡从新疆等地出发,经过五天五夜连续开行,长途跋涉来到于家村。一辆车一趟运费四万元。

于家村的辣椒来自全国18个省、自*区,其中新疆地区七成以上的**辣椒被运到了于家村。于家村的辣椒销往国内外,四川、湖南、贵州也要吃这里的辣椒,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美国、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这里订货。

半个小时他挣了2.3万元

记者进入辣椒交易市场的时间是上午9:30,当时两辆来自新疆的大卡车正往市场里开。 10点钟记者还在和村支书聊天的时候,一个在市场转悠的33岁的小伙子已经在这个当口,在记者的眼前*走了2.3万元。小伙子名叫焦振山,村里一家辣椒加工企业的**。一大早他和所有的辣椒加工企业的**一样,习惯性地来市场看行情。在看到刚到市场的两车新疆甜椒每吨开价一万元后,他果断地判断,价格还会涨,一下子包下了两车辣椒,连交易的资金都还没有来得及付,焦振山转手加价300元至400元,卖给了后来的**,半个小时*了2.3万元。

这样的**,在这几乎天天上演。于家村的人经商有传统,对市场行情判断准确,敢于出手,由此诞生一大批经营高手。靠经营辣椒产业,于家村已有20多位千万富翁,年收入10万元至数十万元的村民比比皆是。

10个人里头外地人占9个

这个村里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辣椒加工企业,他们从事的是去辣椒把、辣椒籽皮分离、辣椒磨粉等加工工作。村民家家户户做加工、贸易,没有人手做这种活,结果,邻近村庄以及省内、省外的富余劳动力闻风而至。在这里打工的人*多时为一万多人,是本村人口的十倍。

双景食品厂年加工3000吨左右的辣椒,这个厂每天去辣椒把的人工需要100人,一个人工每天可以*到70元左右。 71岁的张万宝夫妇是从黑龙江省庆安县来这里打工的,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儿子、孙子、儿媳,这一家人租住在邻村罗家村。老两口每天帮工去辣椒把,一月能挣三四千元,儿子、儿媳在市场上干装卸,挣得更多。张万宝说:这把年纪还能挣钱,自己很开心,现在偶然回一次老家,全家人基本上就安顿在了胶州。

妇女们常在酒桌上交流情报

和所有的乡村一样,于家村是一个男人打天下的村落,但女人无疑是幕后英雄。

在枫燃食品厂,接待我们的是**娘徐秀琴。论经营、论市场、论发展,头头是道;会操作、会上网、会与外商谈判,对**的辣椒行情了如指掌,一番高谈阔论让你不得不对眼前的这个农妇刮目相看。

焦延龙讲了这样一件有关村里的“老婆们”的事:家里有企业的媳妇,很少回家做饭,也很少回家吃饭,中午都结伙扎进村里的饭店聚餐。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有钱、吃得起,而是为了互相交流信息与行情。所以,当你在于家村看到一群老婆们挤在饭店里觥筹交错时,千万不要误以为她们是在胡吃海塞,她们的精明不输给老爷们。

*好的辣椒都卖给韩国了

于家村传统的辣椒加工业,主要是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辣椒面,后来是出口到韩国做泡菜、到日本做料理调料的辣椒面,再后来就是辣椒籽分离做辣椒籽粉和加工生产3万元一吨的辣椒籽油。三年前,从辣椒提取生产口红用人工色素工艺,加大了对辣椒的需求。一种吃起来发甜的辣椒在新疆大面积种植,已占整个于家村辣椒加工的三成以上。

宏鑫祥公司的**给记者展示了十多个不同品种的辣椒:日本人*喜欢的农残少的东北北票辣椒,韩国人加工泡菜*选的美国红,本地人喜欢的香味*浓的益都红,四川菜少不了的朝天椒,还有大将、新疆金塔等等。焦延龙说,韩国人要求辣椒的标准高,出价也高,好辣椒都去了韩国。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