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节日中存在的剪纸文化

2016-11-07来源 : 互联网

阜阳地区以汉族人居多,一年中所庆祝的节日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相同,只是在庆祝方式上更具有地方性。

阜阳人对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个节日立春相当重视。“立春前一日,城关各坊金翠锦绣儿童,扮剧加以帷幕,众升之,至县署点阅,曰:演春。次日,随府县彩仗鼓吹,率各官至东郊演武厅,迎芒神土牛人城,曰:迎春。老幼杂逐竞观为乐。”这是阜阳人民的迎春仪式。迎春仪式上所用的服装,均绣着象征吉祥幸福的图案。立春当天,在百姓家里,要把提前用布缝制绣有图案的春公鸡,缀在小孩的衣袖上,有辟邪吉利的寓意,寓意打春时别把小孩打哑了。这些刺绣图案都离不开剪纸。

阜阳的春节是剪纸图案大全创作和选用的一个旺季。年“三十”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门神(印有传记中神荼、郁垒的像的刻版纸画)、贴窗花,门上通常贴四幅剪纸门签,一般是“鲤鱼跃龙门”、“六畜兴旺”等幸福吉祥题材。(见剪纸作品《雄鸡》)还要摆香案焚香,插辞岁杆(用黄表、柏叶、芝麻杆做成或用黄表、麻秸做成)。除夕夜,全家(不包括妇女)祭天地、接灶神、拜祖宗。春节当天,要放开门炮。早饭后(一般为素饺),晚辈给长辈拜年,然后四邻互拜。这天忌打骂、忌喊叫、忌荤食、忌扫地、忌泼水、忌动刀杖,忌说不吉利话。到了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初三,拆彩棚,收辞岁杆,送年。阜阳有些地方,要在门前放根木棍,叫“拦门棍”,寓意是拦阻“年”不要走,天天过年。初三后,集市开始搭台唱戏,庆祝十来天。

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又叫灯节,有吃元宵和玩灯的习俗。清道光九年(1829 年)《阜阳县志》卷五记载着:“(上元夜)门户、碓、井等备设灯,谓之照耗”。根据记载可以得知,玩灯有驱秽逐邪的功能。吃元宵和玩灯大都在晚上。元宵以糯米做面,糖做馅。玩灯一般要三天,正月十四叫试灯,十五叫正灯,十六看残灯。灯笼各式各样,都离不开剪纸的装饰,家家门前悬挂。除举行灯展外,还举行了龙灯、狮子灯、小黑驴、旱船、高跷、花挑等民间舞蹈表演。五光十色,好不热闹。

阜阳的端午节沿袭了传统的各种风俗,尤其重视防病除害的活动。各家多悬挂钟馗像,寓意打鬼驱邪。外祖母和舅妈用象征太阳光的黄布缝制绣有虎头和“五毒”的肚兜、黄鞋给外孙和小侄子穿戴,保护孩子不生病,健康成长。阜阳剪纸中很多剪纸都是反映这一风俗的。

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在阜阳地区称为“*把节”。夜晚打*把游乡,是为了纪念刘福通**的红巾军起义。公元 1351 年,元朝征发黄河南北民工*理黄河,繁重的徭役,终于导致韩山童、刘福通组织起义的**。在颖州郊区起兵,以燃*为号,时有童谣:“满城都是*,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后来,颍州民间每到中秋节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红巾军当年起义,用秫秸、葵秸扎成三四尺长的把子,裹上稻草,到野外燃烧,摇来摇去,似为信号。当地习称“撂*把子”,这项风俗已经沿袭了六百多年。这一习俗也阜阳剪纸的题材。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