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义失败战死沙场
倪映典1885年出生在合肥北乡(今属长丰县)吴店。19岁时,他考上了当时省城安庆的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来,他又转入南京的江南陆军学堂炮兵科,兼习马术。
“1908年,倪映典筹划起义一事暴露,被迫离开安庆,后来辗转到达广州,开始在广州的革命活动。”合肥市政协副***兼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戴健说,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发动广州新军步、炮、工等七个营的3000多名官兵起义。
在倪映典的率领下,起义军浩浩荡荡,分三路向广州城进发。一路由广九路直扑大南门;一路由北校场进占龟山*药局;倪映典则亲率1000余人的队伍,由中路经沙河攻打清军旗兵防守*严密的东门……
不过*后,这一载入史册的广州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倪映典也战死沙场,年仅二十五岁,后被国民**追认为陆军上将。
纪念塔沉埋数十年
“根据校史记载,我们学校是在1932年改名叫作合肥县映典小学的。”合肥四十二中办公室主任方立平老师告诉我们,四十二中的前身在1906年建校时叫作启明初等学堂。
在合肥四十二中**校庆的时候,方立平老师负责梳理校史。他对这一段历史也特别了解。他介绍,学校改为映典小学后,为了纪念这位烈士,1936年6月,合肥人吴礼卿等人捐资,在学校内修建了一座倪映典纪念塔碑。塔的正面由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吴忠信题写塔名:“陆军上将倪烈士映典纪念塔。”塔的背后还有追认倪映典为陆军上将的“国民**令”以及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后人倪世雄著记”等内容,“在当时来说,这座纪念塔碑的级别非常高了。”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映典小学搬迁了位置,从合肥九狮苑附近的高家祠堂附近,搬到了长江路以北的现址,学校名字也改为了合肥市第四小学。
戴健介绍,在1953~1954年合肥市**次拓建长江路时,这座倪映典烈士纪念塔碑被就地推倒,沉湮地下38年之久。等到1992年长江路再次拓宽改造时,该塔才又“重见天日”。
经过多方呼吁,合肥市文物管理部门又重修了塔碑,并移至小花园处。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倪映典纪念塔碑。
**故事代代相传
虽然倪映典纪念塔碑已经不在校园内,但是这所学校并没有忘记这位烈士。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合肥四十二中校园里,建设了很多文化纪念设施。
崇德园边,圆形的校史纪念碑清楚地记述了1932~1949年这所学校叫作“合肥县映典小学”;在教学楼前,校史长廊上,刻画着倪映典战斗时坚毅的表情;在教学楼前,倪映典生平的纪念碑,正在进行*后的施工……
方立平说,作为一个**老校,学校希望把这些历史都一一留下印记,给学生们**一种文化环境。方立平说,每年新生入学,老师都会给学生讲校史,讲倪映典的故事,而在清明期间,也会组织部分师生去纪念塔碑献花。
而小花园的倪映典纪念塔碑也不孤单,浓密的树荫下,天天都聚集了许多前来乘凉聚会的人们。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