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9月28日电(记者宋斌、姜刚)作为全国五大劳动力输出基地之一,安徽省阜阳市每年有200余万农民工外出务工。近年来,随着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外出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在城市**过辉煌的他们,回到家乡也担当起栋梁。
“目前铜价不太稳定,一个星期前每吨7万元,现在已经跌到6.1万元了,看来我要减少库存了。”阜南县的一家洁具公司负责人马士永说,不管是在外地办企业,还是返乡创业,每天都要研究市场、关注市场行情,否则,在哪里都会被市场淘汰的。
来自阜南王堰镇的马士永,2003年前往温州务工,从学徒工干起,慢慢发展到租赁厂房为一些洁具企业加工半成品,再发展到生产成品,将产品远销到欧美市场。“看着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天上涨,利润却越来越薄,我心里的压力与日俱增。”马士永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关注到家乡**正在实施“凤还巢”工程,在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后,毅然选择返乡创业。2006年底,他在阜南工业园区办起了一家洁具公司,并注册了品牌,产品也成功进入**市场,每年实现产值1.2亿元,解决150人就业。
马士永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是阜阳市深入推进“凤还巢”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阜阳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掀起了当地创业的浪潮。目前,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逾2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万余个,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2005年,在外打拼16年的王文忠回到家乡阜南黄岗镇,成立华宇柳编合作社,带动3000多农民从事柳编生产加工。2010年实现产品销售额7300万元,实现利税298万元。
在合作社**效应的带领下,黄岗镇的柳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镇拥有柳编企业41家,其中,拥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数就达19个。2010年,黄岗柳编实现出口创汇3486万美元,今年1-8月,实现出口创汇达4560万美元。
“我从12岁学习柳编工艺,然后南下深圳,干过建筑工、保安,饿过肚子,尝试过生意*亏的滋味。”回想起自己的创业过程,王文忠感慨地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经历,恰恰使他积累了资金、管理经验,为返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历多年的市场淘洗,阜阳外出务工者身上体现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农民工精神’,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他们的价值也将得到更多尊重。”阜阳市委书记宋卫平说,“凤还巢”为他们提供在家乡施展拳脚的机会,也为阜阳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