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文化惠民新气象 大山深处书香浓

2011-10-13来源 : 互联网

“完善农家书屋的事,我们尽快落实。 ”8月31日下午4点,记者走进太湖县图书馆,馆长曾玉琴正在门口拉着几位村干部说事。一打听,前天新仓镇茗北村村总支换届,新上任的村干部头件事就是进城缠着曾馆长,为村里的农家书屋争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太湖县图书馆,全省*家县级的国家一级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文化****。太湖全县50多万人,县城才10万人,去年这里共接待读者21万人次。一个大别山深处的县图书馆,为何能**门庭冷落的尴尬,建成百姓竞相前往的“文化乐园”?这是记者此行欲待破解的谜团。

下午5点,记者悄步走进二楼少儿阅览室。这里像是个缩微幼儿园,十几位小朋友在认真看书,粉色书架只有一米多高,小朋友一伸手,就能取到*高处的书,这里连服务台也比一般的地方矮不少。 “纯公益文化单位,在保持公益性的同时,借鉴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切设置以读者为中心,自然就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一旁的曾玉琴小声告诉记者。

一楼的残障电子阅览室,同样体现这种特殊的服务理念。一台有两个“键盘”的特殊电脑边,34岁的盲人**师江峰一边戴着耳机听语音信息,一边感受着小键盘上针头的跳动,“阅读”电脑上的文字。 “这里上网设备好,遇到困难还有专人帮助。 ”江峰显然对馆里的特殊服务很满意。据了解,在全省,专门为残障朋友开设电子阅览室的县图书馆,目前只有太湖一家。

晚上7点半,一楼报刊阅览室依然灯*明亮。太湖县刘羊小学的四年级语文老师郑恺华正在翻阅报纸。空暇的晚上泡图书馆,已成为他夏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的阅览室里是冬冷夏热,坐长了受不了,只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去年夏天馆里装了**空调,晚上开放两个小时。到这来,既是‘充电’,又能避暑。 ”

发挥文化惠民的主动性,不断拓展功能、延伸服务,**性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这就是太湖县图书馆让公益文化设施发挥*大社会效益的秘诀所在!

在这里,只要持有一张借书卡,不管是成人还是少儿读者既可以借阅图书,又能进电子阅览室。为扩展读者群,图书馆建立读书**,吸引更多读者爱书、用书;在这里,对职工实施企业化的量化绩效考核,为的是提升服务质量……

从前的太湖县图书馆,和全国许多基层图书馆一样,一度面临着“连办公用笔都买不起”的生存困难。是“看菜吃饭”,放任自流?还是找米下锅,自强不息?图书馆选择了后者。他们通过多种经营,到上级争取项目支持,把一个固定资产不足25万元的小馆建成为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国家一级图书馆。

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周盛华对记者回忆起一个细节。 1998年,新馆刚建成,桌椅却没着落。一次曾玉琴到省里某图书馆出差时,发现一个角落里有许多美观实用的闲置桌椅,曾玉琴软磨硬泡,终于感动了上级单位**,决定无偿赠送。搬运那天,曾玉琴和馆里的年轻人忙上忙下,兴奋得像一群孩子……

9月1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县图书馆的一个“分馆”——徐桥镇桥东村文化大院。大客厅三排书架上按目录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教辅书、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书籍。房间一侧,高一新生刘文兵正在网上冲浪:“在这里,游戏只能玩一个小时,网上内容也很‘干净’,跟在图书馆看书一样,爸爸妈妈很放心”。站在一边的文化大院负责人喻小祥介绍说:这里从图书分类整理培训,到电子阅览室和投影设备,都是图书馆通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各种项目所争取来的。

上午11点,城西乡树林村的朱英生态肉鸡养殖基地里,**朱英正指挥工人清理鸡粪。这几天,朱英的六万只鸡基本出栏。还没清理完的鸡粪,就有人以两万多元的价格预订一空。 “鸡粪又臭又脏,想倒都遭人骂。多亏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编的《科技动态》上看到,鸡粪在外地是*手的有机肥,这才解决这个大难题。 ”朱英笑着说。 12年前,朱英还是一位以种田为生的农家妇女,正是图书馆的《科技动态》,让她尝试进行规模养殖。现在,她的养殖场成为太湖县*大的规模养殖基地。

大山深处书香浓。对拥有持证读者6600人、年上架新书5000册、以服务全县群众为己任的图书馆,太湖县委主要负责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县图书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体现了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是我们传播先进文化的‘播种机’,施行文化惠民的大平台,美化群众精神家园的桥头堡!”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