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姿的安徽

2011-11-04来源 : 互联网

 

安徽,土地广袤而肥沃,人民勤劳而勇敢,文化源远而流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徽班进京,造就了中华国粹——京剧;桐城学派,开启了一代文风,另外宣纸、徽墨也成为安徽文化的佐证,徽商,作为商人典范现在还出现在经济学从书中,徽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也为人所交口称道。
   安徽是一个奇怪的省份。当四川人、广东人、山东人在老乡面前亲切的说着家乡话的时候,安徽人却在这时不得不用普通话交流着,没办法,谁会说“安徽话”?安徽地处中华之中,南北方文化、思想、风俗、农作物、建筑风格差异极大,语言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同一个合肥,肥东、肥西语言就不相通,更不用说安徽了。没有统一的语言,导致安徽的凝聚力不强。
   安徽出了个朱皇帝朱元璋,这哥们从一个放牛娃、小和尚、乞丐逐渐成为士兵、将军,直至登上皇帝宝座。可真龙天子并没给龙潜之地安徽带来什么利益,却给中国带来无尽地灾难。心狠手辣地朱皇帝在残杀功臣方面跟我们的伟大**有的比,但是出身贫苦地朱皇帝没怎么读过书,文学造诣跟**相差就大多了,否则,难保*****不提早个六七**。但是皇帝毕竟是皇帝,不能无所作为,而且我们的朱皇帝虽然书读的少,但毕竟读过些书,也听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于是乎,朱皇帝也发动了一场小型的文化革命,将亚圣孟子从文庙中扔了出去!
   安徽,北邻山东,南靠浙江、江西,东接江苏,西连湖北、河南,地处中华中部,历来皆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徽境内有两座名山,一是就九华山,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的宗教意义越来越小,但是在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作为一个旅游胜地,九华山又重新获得新生!一是黄山,他是安徽人心目中真正的圣地(我还没去过)。如果说两座名山给安徽人带来无穷的快乐的话,那么两条河(江)却给安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淮河,灾难之河,除了没完没了的泛滥以外,现在又成为环境污染的代名词(当然,这怪不了淮河);长江,就是那条我们在诗里,在歌中无数次赞美的母亲之河,留给安徽人的大概只有眼泪和痛苦的回忆了。每次洪水来临,“站在战略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保护大都市的安全,安徽都无可避免的成为泄洪区。当然,这一切并不是毫无代价的,*起码我们的*高**人们也会穿上夹克,登上胶鞋,来到大堤上,伸出**的双手,亲切慰问我们的老乡,然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声嘶力竭的叫喊:“你们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们!”洪水过后,看到**帮他们搭建的临时草棚,淳朴的老乡还会由衷的感叹,“国家还是记得我们的,要在旧社会,洪水过后,还不知道住在哪里哪?”我可爱的老乡们,你们又知不知道,这灾难可能本不是属于你们的,这滔天的*浪可能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呀?!!!
   安徽,因为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因此自古以来就是整个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但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安徽原来的优点反过来成为制约安徽经济发展的桎梏所在。从开发南部,然后开发东部,接下来西部大开发,而地处中原之中的安徽无疑距离这些地方太遥远,只能继续承担农业基地的“重要任务”。有人说政策不是决定原因,安徽贫穷是因为人民懒惰所致!那我要提醒这些人,在现代经济社会,在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下,政策是决定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用罗列事实,随便往南伸伸脑袋就可以了。另外懒惰?勤劳致富本身就是现在中国的*大谎言。看看现在的中国,撇除少数几个抓住经济发展命脉的创业者,又有几个**是靠勤劳起家的?**是官,是商,*大的**是官商!为富不仁才是发财的前提保证,看看周正义你就明白了。而安徽人历来有时勤劳肯干的代名词,无奈,勤劳换来的是贫穷!
   从农民由原来的身份象征成为一个歧视性词语之后,跳出“农门”成为农民的*大渴望。大学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身份优势首先离开农村,然后是一批具有一定技术、资源优势和一批具有前瞻目光、又开拓进取心的农村精英也跳出农门,走向城市。这些人的流矢对城市来说可能仅仅是多了一批人才,而对于农村,他们不仅仅是人才的流矢,而且还代表着农村基层管理人才的流矢,导致农村**权利格局走向更加没落。
   安徽,应该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状况的缩影。从小岗村,到“白条”,再到“上访”,这些跟农民息息相关的专有名词上无一没有安徽农民深深的烙印。一本好书《中国农民调查报告》深刻反应了中国农民、安徽农民的生存状况,可惜,大概是不利于安定团结吧,在中国已成为禁书了。而他们的作者,虽然在国际上获了奖,但在他们的老家安徽,他们只能忍受着贫穷、非难、冷落和压迫!
 安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自从来到这里小编感觉到了它的活力,感觉到了他的安逸和平静,总之我还是非常喜欢安徽的。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