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旅游旺季,来黄山、西递、宏村旅游的客人,途径休宁北乡蓝田游玩时,都想来一碗当地的传统美食——“大红袍面”。
“大红袍”面的做法比较简单。先用刀割下一块三成肥、七成瘦腌制好的猪后腿肉,用刀削干净,切成较薄的一块块,装入碗内,锅中放入冷水清蒸;把新鲜洗净的菠菜放在沸水里搅拌一下,捞起放在碗中备用;用碗舀适量面粉倒在面板上,加水,揉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均匀园薄的面皮,划格、切条,双手交叉上下抖动,待锅中的水烧开后,放入切好抖散开的面条,稍后,加入少量冷水煮熟;再把已蒸好的*腿肉中的油汤倒入一只大海碗中,加入少许盐、酱油、味精和适量开水,*后把煮熟的面条捞起来放进碗中,用筷子稍微翻拌一下,夹上备用的菠菜,铺上煮熟的*腿肉,一道地道的“大红袍”面就做成了。
在蓝田的一些地方,有些人也把“大红袍”面称作“腊蹄心”面,这与一个故事有关。传说,乾隆江南微服私访时,一日来到休宁北乡蓝田一户人家,想讨口饭吃,庄户人家除了猪肉无大荤。时值腊月,年猪要等出门在外做活的丈夫回来才杀,平时一家人一般都是靠挖厥舂粉拌野菜做馃充饥。有时丈夫帮人做活也能换回些细粮,但早已吃光了,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女主人想起了厅前房梁上,还悬挂着1块去年冬腌制的猪后腿心,那是专门留给出门在外做活的丈夫回家蒸给他吃的,缸底小布袋里还有1碗面粉,也是留给婆婆过寿日用的。山里人对上门的客人从来都舍得。只见他从门后取来木叉提下那块*腿肉,用切菜刀削干净,切成较薄的一块块装进碗里,放在锅里清蒸。又出去借来一根擀面杖,把缸底小布袋里的那碗面粉倒在做馃板上,加水、揉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均匀园薄的面皮,打格、切条,双手交叉上下抖动,不大一会功夫,两大碗面条就下锅了。随即往锅中放了一点点盐。家中多日已没有油腥,女主人只得把蒸好的*腿肉中的油汤,分别倒在两只大海碗中,挑了一点自酿的蚕豆酱,倒入少许开水,把煮熟的面条捞起来放在碗内,用筷子稍微搅拌,又到门口菜园拨了一把嫩菠菜,洗净,倒入沸水里搅拌一下,即刻捞起来夹在面条上,随后把蒸好的*腿肉一块块铺在菠菜上。或许是饿了,或许是*腿肉太香的缘故,不等女主人将两碗面条端上桌,主仆二人就在锅灶上吃了起来。
“香香大红袍,红嘴绿鹦哥”,乾隆边吃边发出赞叹。鲜鲜的一块块*腿,覆盖在一根根根红、茎、叶绿的菠菜上,恰似大红袍下盖着一只只绿鹦哥。*腿心色鲜、味美、香馥,菠菜色绿,嫩甜爽口,蒸出的*腿油汤下的面条更是汤鲜味美。饭毕,乾隆说:他还从未吃过如此好吃的面条,便问女主人这碗面称作什么面,女主人说,因为是用腊蹄(方言:*腿)心做的,所以当地叫作“腊蹄心”面。乾隆说:“腊蹄心”面,不好听,不好听,应该称作“大红袍”面才对。又问刚才吃的那种根红、茎叶绿的蔬菜叫作什么菜,女主人答到:当地人叫“菠鳞菜”(方言:菠菜)。菠鳞菜,乾隆说:菜虽爽口,名字却也不雅,我看应该称它“红嘴绿鹦哥”才是。说着,叫随从拿出一块碎金放在桌上。主仆二人出得门来,刚走没几步,就听前面路边的木栅栏内发出猪啃食的嗯、嗯声。说来好笑,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一路上还在想着那碗“腊蹄心”面,他想,这是一种什么模样的猪呢?腌做的*腿肉下起面条来竟如此好吃,不觉走到木栅栏前,只见木栅栏内一只毛色黑白相间,体重约七八十斤中的“两头乌”花猪,正啃着猪草,嘴里发出嗯、嗯、嗯的声音。乾隆对随从说:这里是休宁北乡蓝田地界,应该是“蓝田花猪”,这*腿应该就是“蓝花*腿”了。怪不得,一碗“大红袍”面竟如此令朕回味。
乾隆走后,女主人以这块碎金做本*,和丈夫一道,在城里开了个专下“大红袍”面的小吃摊。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休北“大红袍”面大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