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金亭与市级生态村溪洲隔河相望,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淙淙,鸟语花香,如梦如画。据《休宁县志》记载,现尚存的古路亭已廖廖无几,仅有东临溪镇溪西建于明初的灵安亭和商山的还金亭两座。
还金亭如建于明崇祯七年,是纪念商山乡吴清拾金不昧的精神而修建的,重建于**17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造型古雅的跨路亭,保存较完整。传说能*百病的仙人盏泉水也在此亭附近。
还金亭由8根红砂石柱支撑,长4.2米,宽4.1米,高4.2米。亭内铺设的长1.0米,宽0.4米的石板整齐完好。亭内坚有青石碑2块,各长1.1米,宽0.6米。一碑为“重建还金亭记”,记载着“夷辑公之裔道升公勤碑于还金之处距公还金之时已将三**”,“亭屡曾修茸讫今又历三百春秋,碑记字迹间有泯灭莫辩者,亭栋折衰”,重建还金亭的由来;另一碑为“重建还金亭收支总碑”。亭内原有一块主碑已于六、七十年代遭受破坏,碎碑后被当地百姓保存至今,正修补**。
据《休宁县志》记载,该主碑高1.5米,宽0.75米,碑*刻有“道升公原建还金亭碑文”十字篆文,碑文中记述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商山人吴清(字夷甫,号夷轩),拾金不昧,旧还原主的事迹始未。相传还金亭后面还有一座庙宇,至今早已荡然无存,亭前方率水河边有一块大*石现在河畔,这就是钓鱼台,当年还金公垂钓的之处。虽不见当年挂过*物的柳树,也寻不见在河边垂钓的还金公的身影,休婺古道也依旧风雨无阻的绵延在原处,依稀还能听见当年满茶叶的马车的马蹄声。坐在还金亭中休憩,详阅碑文,还金公的高尚美德无不为人所称道,后世人所敬仰。
明洪武十年的一夏日,商山人吴清自商山古村落沿山路行到土名深坑口(今还金亭处)河边垂钓。婺源韩姓两人沿休婺古驿道往徽州府,途径深坑口时“日炎甚午,两人浴”。之后匆忙赶路,遗金而不知。夷轩公见遗金而不拾,秉炬坐待三日夜还之,韩姓予以其酬,公拒之。“淡然其事为善,隐德于后世”,距今虽历几百春秋,而其精神仍感受人至深。在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当中,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底蕴里,还金亭是难得的道德文化遗存,是道德教育难得的绝好素材之一,经久不衰,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