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古桥中叫观音桥的,从新近文物普查资料上看就有四五座,在民间,兴隆的“上、下观音桥”的知名度要大一些。
上观音桥,又称兴仁桥,横跨麟溪河。桥长18米,高5米,宽5.5米,一孔净跨10米。设米高石栏,桥上建有阁廊,常住一人护桥。桥东头旧有观音庙,终年香*不断,故人们习惯称“观音桥”。观音庙边有个广场,每年六月十七至十九的观音庙会,搭台演戏,观者近千。
兴隆乡下门同样有座观音桥,因在下游,故称下观音桥。原名万福桥,又叫玉溪桥。同为北乡通往太平、九华的必经之道。桥由任彦和建,始建年代为明嘉靖间(1522-1566),后因洪水冲塌。清乾隆八年(1743),任彦和后裔输银重修。桥高5米,宽2米,五个石墩作支柱,上墩为分水尖,下墩为方形平台,石墩与石墩间距5米,墩上平铺长条麻石,平整坚固。桥上东北边建有亭阁、厢廊、木制靠凳和栏杆,供人小憩。桥东*建有观音庙,平日香*缭绕。桥南是住有百户人家的繁华老街,桥北为土地庙。
传说桥上的菩萨很灵,村中任氏有一老妇,娶了两个儿媳,久婚不育。老妇求孙心切,暗暗到观音面前烧香许愿,并借了观音一双莲花鞋,说是如能显灵送子,来年便做两双花鞋奉还,还要请戏班为观音献戏。老妇回家把莲花鞋在两媳妇床下各放一只。事有巧合,翌年两媳果然各生一子。老妇在还愿唱戏时,便把“观音送子”的事说出去了。
以后,远近求子者接踵而来。每逢农历六月十九观音盛会,吸引了旌泾太众多百姓。从六月十七开始,村里全面禁屠,家家戒荤吃素。任氏族长还派人到徽州,延请京剧名班,搭台唱戏。每逢庙会,上观音桥和下观音桥就有点打擂争高低的味。
除了这上下观音桥,兴隆留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一座桥也叫观音桥。版书乡白沙村的阴善桥,建于清乾隆***(1753),属三跨石梁桥,长21米,宽2.2米,高5.8米,俗称“观音桥”。同属版书乡的龙川村乐成桥,当地人也叫它“下观音桥”,建桥的年份是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