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茗洲

2011-12-31来源 : 互联网

休宁流口镇茗洲因出产传统名优茶早就耳熟能详,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去。今年4月18日,休宁县举行“万人新安源头保护行动”启动仪式,主会场设在茗洲,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于是带着几分惬意走进了茗洲。

                                                                                             

茗,茶也,洲,水中的陆地。二者相辅相成。这儿茂林修竹,重峦叠嶂,一湾碧水呈“几”字形将茗洲的绿色涌入怀抱。山高林密,水雾缭绕,日照短,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厚的条件,因此茗洲茶的品质非常好,叶嫩味醇而耐泡,也就不足为怪了。

“茗洲前山千年树,呈村门对万杆竹,碜坑两岸青山叠峦来”是游客对茗洲的形象描绘。说到碜坑,便是这次举行“万人新安源头保护行动”启动仪式的主会场所在。这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自然村。村前,清澈幽碧的河水携裹着泥土的芬芳温情妩媚地流淌,河水两岸苍翠的竹林中,映入眼球的是亭亭玉立,长势一人多高的竹笋,数不胜数,彰显着生态保护的实绩。平坦的河洲茶园里散落着男女老幼,他们都头顶草帽,身背竹篓,埋头专注地采摘着毛峰鲜叶。当看到我们这些背着相机,匆匆而过的异客时,也只是抬头张望一眼,又俯*低眉地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了。那份从容和淡定隐隐透露着他们的与世无争的内敛性情,徜徉村中,二十几户人家皆白墙灰瓦,一派古徽州民居气象。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在脚下延伸,在温暖的四月阳光沐浴下,碜坑家家户户门前的土墙上都晒着*腿,散发着腊货的幽香。半隐半露的大门上门联颜色没有**褪尽,还残留着春节的喜庆,这一切都给人一种恬静安然的感觉。穿过村子,**********,还有一片古树林,枫、杉、槐都有,那些树历史都已很长了,有的树皮已发皱,可知树龄皆在几十年甚至**以上。树型也多怪异,有的如绳索匝缠,有的如渠沟排列,有的扭了几扭,根却委屈的隆出地面……千变万化,妙趣横生。*古老的要数那棵傲然挺立的联体树了,树龄已有500多年,满目沧桑,却依然根深叶茂。这棵树更为奇特的是,红豆杉树心中间横长出一棵直径达20余厘米的乌桕树。“**”红豆杉的肚子里能长出异样的参天大树确实匪夷所思。有村民告诉我们,原本这里长的是一棵红豆树,在一次大*中劫后余生,而树桩却被烧了一个大洞,而又在这时段,恰好有一只作祟的鸟向来了乌桕树的种植,落在树洞中,便造化成了今天这一树两枝桠的人间**。可见大自然的神力是无穷的。

茗洲水电站座落在村口,装机容量500千瓦,是依靠得天*厚的河道“几”字形流势造成的自然落差而设计建造的。山的一面大坝横拦,将水截住,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然后穿山结洞,安装水轮机。河水从人为的涵洞直流而下,带动水轮机运转,伴随着轰轰的鸣响,电能便源源不断地输向华东电网,**着无限的价值。

茗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可谓英才辈出,人杰地灵。有清一代无数先辈们携带着茶叶、木材等家乡特产远走苏浙上海等地,离乡背井,走南闯北,靠着“坚毅、团结、进取、包容”的精神,发挥上天赋予的聪明才智,不断打拼,在徽商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葆和堂”这一**的徽州古祠堂教科书足以彰显昔日的辉煌。只是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来不及感悟一一品味。匆匆一行倒是茗洲的庭院经济吸引了我们。走进颇具徽州古朴民居格调的院落,虽没有假山池沼的映衬,但各式花盆种植确是春意盎然。其中*值得一观的是兰花。屋主人热情地告诉我们,茗洲的兰花种植历史悠久,而且种类丰富。种植兰花既美化了家园,提高了乡村风情品位,又能通过出售兰花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呢,不错的,您瞧,那一丛丛的盆中花蕾,多则开二、三十朵,少则十余朵,含着笑,发着光,飘来缕缕幽香,真是有“人间四月芳菲尽,茗洲兰花始飘香”的意境。茗洲人何其智慧,相信在新农村建设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茗洲将来一定是个闻名遐迩的“兰花村”。

茗洲的山苍翠欲滴,茗洲的水清澈无瑕,**的生态源于人的淡泊的心态,明慧的心志。在休宁县打造“****状元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乡村旅游福地”三张名片的战略征程上,茗洲村这一古村落,由于自身*特的人文环境等资源优势,无疑是三顶王冠上*璀璨的明珠。更令人可喜的是三江源头禁渔活动,“万人新安源头保护行动”活动的开展和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休宁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坚定意志,我们有理由相信茗洲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会越发彰显她的亮丽青春和无穷魅力。

 更多资讯请登录3158**安徽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