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又有一批大工程将在万江地区动工。在有序承接、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效能建设、节约集约等方面先行先试,马鞍山、六安、安庆、合肥、芜湖、宣城等集中**园区,已成为各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先导区。
3月30日,又有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园区集中开工建设。该园区仅去年引进的工业项目就有25个,总投资规模20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引进项目中占95%。皖江各市坚持**定位、科学承接,集中**园区迅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承接与错位发展上**。合肥集中**园区引进的鑫晟8.5代线项目,总投资285亿元,是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单体投资*大、技术水平*高的项目,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达220亿元,可带动上下游近30个配套项目落户园区。马鞍山、宣城、安庆、滁州等集中**园区主攻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正在成为所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区。
注重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提升,在产城融合上**。马鞍山市按照“新城领跑”的思路,将集中**园区布局在马芜同城化前沿地段,并快速启动对接芜湖政务中心的环湖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现代化新城,辐射带动**产业功能区。六安市立足合六工业走廊的城镇布局,将集中**园区设在金安区的*东段,打造对接合肥的六安东部新城。各集中**园区均按照城市新区的要求,积极发展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园区与城镇体系互动发展。
突出科技创新,在园区转型升级上**。合肥集中**园区依托合肥现代显示、光伏光热研究院等平台,引导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马鞍山集中**园区加强与高校合作,3月30日,教育部光伏研究中心马鞍山成果转化基地、安徽师范大学社会管理与创新博士后工作站及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研究院分别揭牌成立,为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效能建设上**。在集中**园区建设中,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设立管委会,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能,是一个突出的特点。马鞍山集中**园区率先采用“政区合一”管理体制,由管委会代管当涂县年陡镇及太白镇的两个村,实行统一管理;在人员管理方面,打破身份界限,全面推行档案封存、全员聘用、以岗定酬、绩效考核。宣城、安庆、六安等集中**园区积极探索“实体管理、企业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资分配与工效挂钩、上下浮动。
想要了解更多安徽资讯请关注3158财富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