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今年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暂缓进行,中国名楼协会明年将继续高举申遗大旗,且把申遗的工作**放在组织**学者对我国现存楼阁进行分类研究上,着力挖掘中国名楼文化的内涵。
为了“挖掘中国名楼文化的内涵”,就使劲“申遗”,今年不行,明年继续干,决心非常大,信心非常足。将“申遗”当作了文化发展的**杠杆和**手段,还是有点庸俗化和偏执化了。
换言之,授予“世界遗产名录” 这个金字招牌,仅仅是对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种认同,**目的更是为了唤醒世人加大文化保护意识,充分珍惜当下的文化和文物资源,让厚重文化和多样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就算是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招牌,在国家对文化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的当下:2005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解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地**也应将文化发展和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充足的财政支持以及政策扶持,让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积极推进。就像对待经济发展一样善待文化开发和保护。只要内心有文化的位置,有没有那个招牌,并不重要。这种本然、淡定、自然、常态化的文化保护意识,才是文化开发和保护*需要的态度,才能让文化得到宁静致远的发展推进。
当下,诸多文化保护功利化太强了,有奖励、有创收,才愿意进行保护。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行政政绩”。或是要将文化当作舞台,拉动经济发展等,比如可以通过“申遗”提高票价等。据《****》报道,申遗成功之后的景区门票涨价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门票价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包括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在内的许多景点门票价格,也都是在成为“世遗”后大幅提高。——谁说**名楼“申遗”没有这种经济冲动呢?
与其陷入“申遗崇拜症”,不如多一些淡定和理性和从容,比如2008年12月英国宣布,由于申遗后维护和修葺的费用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旅游和休闲效益,因此将停止申请加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的工作。“而世界历史遗产地位给旅游业带来的收益被夸大了,因为只有很少一部分游客意识到这种地位或者是被这种地位所吸引才来参观游览的”。
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如果真的想保护好前人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不申遗,只要有发自内心的文化敬仰和尊重,这种保护、开发同样能做得非常**,富有成效。这种饱满、内蕴的文化保护意识,更有积极意义。
但愿**名楼也学学这一点,多一些文化淡定、理性和从容,而不一定非要陷入“申遗崇拜症”中!人云亦云,让人笑话!
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