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市煤矿工人老井,一直在800米的井下工作,但却从为放弃过诗歌梦,他27年的时间笔耕不辍,用诗抒写煤炭精神,升华矿工灵魂,作品曾获得多次大奖。
据了解,老进,本名叫张克良,是淮南市潘北矿井下工人,每天工作在800米深的井下,每天上下班还要骑几十公里的自行车,生活颇有些清苦。据老井说,他从1986年就开始写诗,今年已经45岁了,这些年一直坚持写诗、散文和小说。他说,“爱写诗没有别的原因,处理可文学我没有别的爱好,诗歌就是我的梦中情人。”
27年来,老井在《诗刊》、《星星诗刊》等各级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篇作品。诗作入选《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当代新诗三百家》等。组诗“煤雕”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以及中国煤矿文联联合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煤炭文学“乌金奖”。组诗“岁月的醇酒”获第六届“华夏情”中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据淮南潘集区作家协会主席王运超介绍,10月19日,作协邀请数十位诗人、作家、评论家齐聚怀宁县,特意在海子的家乡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老井诗歌研讨会”。
海子的父亲查振全、母亲操采菊应邀到会,今年79岁的操采菊老人说:“老井是一个一眼看上去就挺朴实憨厚的人。他在矿井下刨了20多年的煤,同时还能坚持写诗,不容易,你们一定要理解他!”说到这儿,老人的语气放慢了下来,她说:“我家的海子,当时写诗,就是认为没有人理解他,才感到痛苦,如果当时也有这么多人去理解他的话,也许他就不会去了!”随后,操采菊老人动情地为老井朗诵了海子的《给母亲》、《村庄》、《日记》等诗歌,鼓励老井继续探索新诗创作。
“刚当矿工那会儿,当我一个人在800米地心深处小坐时,有时会关上头顶的那盏矿灯,此时我会感到周围的黑暗像无形的坦克那样碾轧过来,真让人欲哭无泪!从那时开始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生的目标,竭尽全力地去**出一些比我这个肉身更明亮、更高贵的东西来!”老井说。
据老井介绍,虽然他在地下工作了多年,但每天一下井,心底还是充满了恐惧感和危机感,这种感觉或许就是诗性,就是一个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岁月的缅怀,对历史的追忆。“诗歌就是我灵魂的指示灯,也是我精神的补血剂。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宣泄,一种寄托,一个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