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首先是资源分配的公平

2014-11-20来源 : 互联网

近日,一则国家低调取消“985”工程“211”工程的消息在网上发酵,一度引发存废之争。对此,***官方微博回应“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小道消息被证伪,争论自当消解,但其何以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值得反思。

实施“985”等工程的初衷,无非是通过**立项、财政拨款,集中**教育资源,建世界**大学,办世界**教育。十来年的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效果确实明显。但是,行**力主导、资源过度集中的工程模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高校管理上的行政化弊病,项目申报上的权力寻租,学术成果上的弄虚作假。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争*项目资金浑身是劲,科研成果寥寥可数,甚至学术**时有曝出。或许正因为如此,***官方微博在辟谣的同时,表示今后将“突出绩效原则”“提高集成效益”。

除此之外,人们似乎还有更为关注的问题。对高校来说,能否跻身“985”“211”,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发展。以“985”工程为例,仅第三期拨款,北大、清华便各自入账40亿元,其余入围高校也获得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不等的财政投入。对学生来说,能否进入“985”“211”高校,直接影响着将来的就业。虽然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标明非“985”“211”高校毕业不取,实际上仍是心照不宣的“硬标准”。总之,“985”“211”已大大改变了原来的意义,成了高校地位、学生身份的标签,甚至成了“排排坐、分果果”;不仅使高校分出了三六九等,还带来了学历、就业上的各种区别。就此而言,“国家低调取消‘985’工程‘211’工程”受关注的背后,正是公众对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呼唤与期待。

起点公平、平等竞争才能诞生**大学。正如基础教育存在城乡差别,眼下很多高校实力也有强弱之分,这是现实。但现实的未必就一定是合理的,有些高校因为有着这样那样的牌子、标签,可以优先获得各种资源支持,而另一些高校则因资金捉襟见肘、人才力量薄弱,还没有竞争已经输了。实际上,即便“一碗水端平”也只能获得名义上的公平,更何况分配的天平向占据优势的一方倾斜。如此一来,很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怪象,一边是一些高校资金不足没有能力创新,一边是一些高校手握大量资金没有动力创新。

政策公平,整体提升才能办出**教育。正如决定木桶容量的是*短的那块木板,体现教育整体水平的是处于*低端的大学。本来,那些基础薄弱、长期投入不足的高校应该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补足高等教育的“短板”,提升整体竞争力。反之,如果把优势资源都集中到基础好、****的高校,或许能够产生几所**大学,但挹彼注此、此消彼长,整体实力*终被抵消。长此以往还将会导致大学两极分化,强的愈强、弱的愈弱;利益格局会不断固化,既得利益者不愿改,期待改革者无力改。

建世界**大学、办世界**教育,搞“大锅饭”肯定不现实,但靠“开小灶”也未必能如愿。因为它既可能偏离教育发展的规律,更可能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推进教育公平作为重要目标。
2015年是《纲要》施行承上启下的一年,不妨重温一下这样的常识: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是公平的结果,不讲效率只能导致集体疲弱,缺乏公平只会导致虚假繁荣。如何做到平衡,还真得多听听舆论的呼声。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