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迎得一片清明?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又到一年清明。三天短假怎么过,无非是祭祀扫墓、出游踏青,在与自然亲密接触中舒展肢体、放松身心。这些当然是要做的事,也是大好事。然而,从年复一年的节后网友“吐槽”、媒体报道来看,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仍不免要唠叨几句,姑且算是给你我他的一个温馨提示。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随着社会风气转变,文明意识增强,各类豪华祭扫如今不多见了,鞭炮烟花放得也少了,可另一些不大恰当的祭祀还时有所见。譬如,有人不能到逝者墓前亲致祭奠,干脆在小区角落、马路旁、河道边焚烧纸*,祭祀的心意确实尽到了,却留下一堆纸灰,让环卫工人头疼。至于出游,亦有类似问题,有人垃圾随手扔、车辆随便停,结果一路走过,留下狼藉一片,虽尽了游兴,却煞了风景。这些,大多或是无心之过,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折射了文明素养缺失。文明素养一旦缺失,祭扫也好,出游也罢,都难清明。
文明方能赢得一片清明。文明关乎细节,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往往只在举手投足之间。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善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