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推销渗入朋友圈,私下交易合法权益难保护。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陆续有消费者投诉反映有关互联网社交网络朋友圈推销问题。
山东消费者马先**现,某知名品牌**品正在**圈里搞特价销售,每盒比实体店便宜80元。马先生通过**支付了货款,并于一周后收到货物。可对比之前食用过的**品,发现不但包装残破、颜色怪异,而且生产日期字迹模糊。马先生提出退货要求。但该**不予理会,并将马先生拉黑,并再也无法联系。
除了**食品,朋友圈内还多有化妆品、美容服务等商品和服务的推销,或海外代购的信息。有熟人朋友的鼎力**,加之价格诱人,不少消费者也乐于尝试购买。
原价2500元的某品牌围巾,朋友圈内海外代购只卖800多元,重庆消费者刘女士也曾怀疑价格太低质量不可靠,但卖方解释说,围巾质量没有问题,价格低是因为不直接从店里购买,免去了消费税。没过多久,东西从国外寄来。打开包装后,刘女士很快发现围巾手感不对劲。经品牌店验货,该围巾属于高仿产品。
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朋友圈推销共同特点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熟人关系或间接熟人关系进行交易。由于销售或代购采取私下交易,且无法提供相应票据,一旦发生消费争议,合法权益难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