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前**,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今夏*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全市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气温高达40℃。**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北京*****22℃~36℃,温度依然**不下。在这个“人人都是小笼包”的季节,高温补贴、防暑降温费再一次成为职场人士热议的话题。
在一个由人力资源人士组建的QQ交流群里,一位房地产销售公司的HR表示,自己公司的销售人员很多要在户外工作,经常要在外面待一整天,但是公司并没有高温补贴的规定。另外一位物流公司的HR介绍了相似的情况,虽然*近高温持续,但是公司的快递员依然奔波在外,既没有因为高温天气停止工作,也没有得到相关的福利和津贴。
一位网络公司的HR介绍,每年夏季公司按照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补贴,他认为在北京这个标准有点低。另一位HR则表示羡慕不已,称120元已是“*款”,她介绍:“公司***发50元外加一箱饮料,这就是高温天气的福利,想想心里就‘拔凉拔凉’。”更多的人则表示,公司在高温天气准备一些水果、冰******饮料等供员工防暑。
为何有的公司有“高温福利”,有的公司却没有?对于**补助,为何有的公司高,有的公司低?在国家法律的统一规定下,符合条件的就可主张享有高温补贴,劳动者具体拿到多少高温补贴,要根据当地人社、立法等部门的规定而定。对于防暑降温费、*****等福利,则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由企业和员工协商、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