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安徽省古徽州地域内的大小古石桥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桥大都是历代徽商浪迹天涯,艰辛创业,挣*回乡所建。歙县六水回澜、练江环绕,水多自然桥也就多,因此赢得“桥城”美名。横卧在练江之上的3座大古桥,姿色各异,流传着美丽传说。
太平桥以长著称,该桥为16孔拱形石桥,桥身为红色砂砾岩,全长268米,宽7.1米,高13米。在我国的古石桥中,石拱成单不成双,而太平桥却为16孔。据说,该桥原为木结构,始建于南宋端平元年,因每年雨季涨水,三年两头桥毁人淹。相传明弘*年间,当地一位孤寡老太临终时将自己一生积攒的银两全部捐出,建议建座石桥,此举感动众人,大家纷纷筹资投劳,历时数年石桥建成。为纪念这位寡妇,人们特意加筑一石拱,当年的太平桥也叫“寡妇桥”。
紫阳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有9孔,长140米,宽10米,高却有14米,过往船只不落桅杆直穿而过,是安徽省*高的古石桥。传说清同*年间,一些富商聚集在紫阳渡口商谈建桥事宜。有几位进城卖柴归乡的农夫也想探个究竟,富商却嫌他们碍事。农夫当场发誓要造**个桥墩。他们数年风雨无阻,建起了一个桥墩,而且把它加高,那些紧随其后每人承担一孔的富商,只好咬着牙把桥墩也建得那么高。
万年桥建于明万历元年,桥设9孔,长153米,石料为青一色花岗岩,桥面桥栏为石板铺筑。
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桥均各有特色。休宁齐云山下的登封桥,建于明万历十五年,8墩9孔,青石砌筑,原桥中有亭庙,两端各有石坊。桥头古树浓阴,水埠槌声阵阵,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碧水倒映着古桥的身影。来到万安镇轮车村,眼前的轮车桥小巧玲珑,长仅15米,爬山虎布满桥体。
黟县的万松桥和通济桥可以说是徽州古桥中的“小家闺秀”,它们均为2墩3孔,一为清朝所建,一为金朝遗产。在祁门秀丽的闾江上,横卧着平政桥和仁济桥一对姊妹桥,通称“闾江双虹”。其中仁济桥的桥面呈曲廊梯级布局,两边栏柱,蹲狮相对,石板桥面,溜光发青,一派贵族豪气。
徽州古桥中,有一种把亭和桥融为一体的廊桥。这歙县许村的高阳桥为元代许友山所建,单墩双孔,砖木结构的桥廊内分7间,中间顶部彩绘云龙飞凤、两侧有佛座和纸炉。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建于清代,2墩3孔,长33米,廊内分11间,中间有佛龛。东侧墙上辟8个大方窗,西侧辟8个风洞窗,样式各异,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形状。如今该廊桥内摆摊设点,已成为一条商业走廊。唐模高阳桥已成为茶道戏剧表演的舞台。岩寺洪桥作为当年新四军的哨卡,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