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鼓书传人吴福东

2011-10-24来源 : 互联网

鼓书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枞阳县流传很广,俗称“大鼓书”。旧时,走村串巷的鼓书艺人是备受欢迎的。一间敞亮的堂屋内,一张八仙桌上,放着一盏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挤满了男女老少,就连屋外也围了好几重乡亲。在大家渴盼的眼神里,只听“咚”的一声鼓响,鼓书艺人左手执板,右手执槌,他神采飞扬地用方言打开了一部部**:“竹板打,简板叮,少叙闲言书正本,今天不把旁的说,说的是民族女**,她叫穆桂英……”

枞阳介于吴楚之间,地处长江之畔,襟江带湖,交通便捷,历来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各地来此卖艺谋生者较多。明清时期,鼓书、莲花落、胡琴书、评书等各种形式的曲艺相继传入,而*流行的还是鼓书和胡琴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枞阳民间文化的两面旗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发展,包括鼓书、胡琴书在内的枞阳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走向衰落。但是,传统艺术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以讲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为主,本身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呼唤那些被遗忘在时空深处落满灰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和我们的根有关,和土地有关,和故乡与源头有关。

*桥人吴福东敲着鼓书,从古老的麻溪河畔一路向我们走来。

*桥是枞阳西北部的一座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该镇境内的麻溪是一条古老的文化之河。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姚鼐,其祖上就居于麻溪河畔。姚鼐在谈及祖上安家枞阳时说道:“鼐先世自余姚来桐城,始居麻溪南”(《先宅记》)。*桥镇是因*家桥而名,桥就位于麻溪河上,它是明代弘*年间邑人*如畿捐资所造。*如畿(1488—1505),字公锡,官浙江布政司都司。如畿路经麻溪河王家渡,见行人往来不便,便决定在此捐资建桥,以造福乡邻。桥造好后,百姓感戴其恩德,因名之*家桥。*家桥如今仍横亘在麻溪河上,是一座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桥。

吴福东现年54岁,他出生于*家桥乡下,小时家里穷得丁当响,只有一间半草屋。从小时起,他就对说鼓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村子里常有外地和本地的民间说书艺人来演出,吴福东就跟前跟后,留心他们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成年后,吴福东通过了县文化局的曲艺表演考核,领到了演出证。从此,他就走上了说鼓书之路,说鼓书成了他谋生的手段,他不但在本地说,还跋山涉水,到外地去说,皖南山区、周边县市,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说书的内容以《杨家将》、《罗成招亲》、《张三姐闹西京》、《五虎平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为主。由于吴福东善于表演,书说得精彩,他每到一处,人群攒动,邀请不断。你看他如此描述《杨家将》中杨排风上战场:

一带锅儿和锅盖/二带筷子和筷筒/锅铲水瓢样样带/抹布手巾在手中/既带菜刀和脸盆/又带*钗吹*筒/又带奔基与条把/十四件大宝带手中/要问宝贝有何用?/听我说书介绍分明

锅盖起名叫翻天盖/锅铲抄地地翻身/抹布起名叫天罗网/条把一扫雾气腾腾/*钗用处有多大/它能变成二*龙/吹*筒能吹苗万丈/沾上哪门烧哪门/排风带了这些宝/定能战胜奸贼兵!

他就是用这样生动有趣的老百姓的语言,给那些经典的历史故事再平添了一份精彩。这如何不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呢!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