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寺是台北第一名剎,列为二级古迹;位于台湾省台北西南,临淡水河。供奉观世音菩萨,创建于清乾隆3年(1738),是当地居民信仰、集会、大大小小事情的指挥中心。其地万华(原艋舺),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二百多年来,龙山寺经过多次的修建,结构呈回字形,在传统的寺庙中是很尊贵的布局。在广场上,可注意地板石材,其中切割较不整齐的部分,已有古老的历史。
万华区(昔称艋舺)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清道光年间,与台南、鹿港并称「一府、二鹿、三艋舺」,曾盛极一时,现以龙山寺名闻中外。龙山寺内主祀观音菩萨,并祀奉妈祖,四海龙王、十八罗汉、城堭爷、注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为典型神佛合一之寺庙。 该寺于干隆3年建庙奉祀,以坐北朝南,分前、后及左右护龙围绕中殿而成,前殿有铜铸龙柱乙对,中殿龙柱多达数对,雕工极尽精细;寺内的石材计有珑石、青石、观音山石等,木雕亦甚巧妙,尤以正殿内藻井及神龛最为出色。
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固定香客来此进香元;而每年元宵节庙方更有举行盛大的花灯大会,或在观音、妈祖诞辰时也有盛大祭典,近年来寺庙的管理;与发展都朝着吸引观光客的目标,使得很多活动也已不再保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虽是如此,香火却依然旺盛;平时也有接踵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所以龙山寺,不仅是座观光庙宇,同时也为二级古迹保护。
龙山寺附近,还有富传统中国风味市集,如古董店、佛具店、青草巷等;位在龙山寺的右侧的青草巷.西昌街224巷巷内,又以青草茶店聚集而得名,店内皆陈列各式各样的药材,常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流连细选,形成当地的特色。
从前台湾海峡又叫“黑水沟”,风浪很大,移民都用石板来压船舱,以便能安全渡海来台,而这些石板,后来也就用来铺设龙山寺前的部分广场。殿前有台湾独一无二的铸铜龙柱,屋檐下的木雕、彩绘,也都非常生动。尤其用来支撑屋顶的“网目斗拱”,是台湾寺庙的首次创作。另外,大门左边的石雕窗上,雕有精彩的三国演义故事;右面则有一个八角竹节窗,上刻竹干,是“竹报平安”的意思。由于正门只在节庆祭典才打开,所以平时都从庙宇左边的门进入,右边的门出来。进到庙里,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虔诚祭拜、诵经念文。出了前殿,在天井上有一个香炉,香炉上有“憨番抬庙角”的有趣雕塑。天井两旁还有钟楼和鼓楼,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来作为诵经、法会的提醒。从石阶上正殿,正殿四面有一道走廊,廊上的壁面、石柱都有精巧的石雕作品。进了正殿,可以看到主神-观世音菩萨。在第二次界大战中,龙山寺正殿曾被炮火击中,殿堂全毁,但此神像却丝毫无损,所以让信徒更加敬拜。来到后殿和左、右翼殿,会看到很多的神佛,有人说“龙山寺是众神的聚会所”,就是说庙内可供奉的神佛非常多,号称主、附神约有一百多尊。在这里可注意后殿殿前的一对人物石柱,造形生动,和一般寺庙以“龙”为题材石柱不同。此外,左、右翼殿入口外侧的壁面,有“红毛番吹法螺”的石雕,也和香炉上“憨番抬庙角”有相同的趣味性。每日来龙山寺参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的元宵节灯会,更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常。
艋舺(今万华)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而台北第一名刹——龙山寺,就是当地居民信仰、活动、集会的中心。
建筑风格
龙山寺坐北朝南,为中国古典之三进四合院传统宫殿式建筑,自中轴由外而内是山门、庙埕、前殿、中庭、大殿后庭、后殿。殿前左右护龙,上有钟鼓楼,门壁梁柱极尽精雕细琢之美。
龙山寺庙埕左右两边设有净心瀑布和喷泉水池,前殿的八角藻井和铸铜龙柱是特色所在,大殿也有金柱圆形螺旋状藻井,都是代表台湾传统寺庙特色和格局,可在此多留意建筑景观和代表意涵。
祀奉神明
龙山寺前殿、大殿、后殿可细分许多厅,共供奉约100多尊神明、7个香炉。前殿即三川殿,与龙厅、虎厅合称五门殿,主祀三宝佛、旁祀神像众多。
大殿即圆通宝殿,主祀观音佛祖、旁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和十八罗汉。
后殿共有天上圣母殿、文昌帝君殿、华陀厅、关圣帝君殿、月老厅,分别祀奉天上圣母、太阳星君、太阴星君、千里眼和顺风耳、水仙尊王、城隍爷、福德正神、注生娘娘、注生娘娘、池头夫人、文昌星君、文魁星君、紫阳夫子、文衡帝君、华陀、月下老人和监名神君等众神明。华陀厅后方的福智大师纪念堂主祀福智大师。
其他活动
除了欣赏台湾寺庙建筑文化以外,在每年农历正月15日至2月19日前来龙山寺,还可欣赏到花灯展览、平安灯等传统活动。
龙山寺交通线路
捷运:搭乘捷运板南线至龙山寺站即可到达。
公车:0西、25、38、49、65、310至龙山寺站。
自驾:下台北重庆北路交流道,沿重庆北路、南路南行,至爱国西路右转,过陆桥接桂林路,左转康定路,再右转广州街即可,全程约6.5公里。
龙山寺门票价格
门票:免费开放,开放时间:每日6:00——22:20。
龙山寺导游
龙山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与西园街交叉口、毗邻华西街观光夜市。
龙山寺看点
与台北101大楼、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台湾民主纪念馆)并列为观光客至台北旅游之4大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