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1897年12月22日诞生在云南镇雄(今属彝良县),早年参加讨袁护国之役,后追随孙中山,参加北伐战争,以战功显赫和操守极严驰誉行伍之中。1929年7月秘密加入*****,同年**吉安起义,历任红军*立团团长、旅长、红十二军军长兼福建军区司令员、红九军团军团长,参与指挥了**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战争中,他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参与筹划华中抗战,开展军事**工作
1937年12月,罗炳辉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到驻武汉办事处,协助***和***做军事工作和**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地对全国和华中战场作精细研讨,协调处理与国民党军政当局相关事宜,指导新四军在敌后的部署和展开。
罗炳辉久历戎行,在军界有很大影响。1938年2月,蒋介石调由云南部队改编的第六十军戍卫武汉。罗炳辉成功地进行了对军长卢汉、一八四师师长张冲及团长潘朔端等中下级军官的**工作。蒋介石召见卢汉,说:“听说**党有人在你们部队活动,是真的吗?他们是有政治中心的,这很危险!”不久,蒋突然宣布改调该军去前线作战,连陈诚都感到为难。蒋介石的狭隘和奸险,使六十军将士受到了深刻教育。后来,潘朔端和卢汉先后率部起义,张冲去延安参加了革命。
在武汉,罗炳辉总是一身灰布军装,打着绑腿,与国民党高官的奢靡之风,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一次集会上,一个国民党将军语含讥讽地说:“罗将军堂堂红军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怎么穿得如此寒酸?”罗炳辉正色答道:“沦陷区父老水深火热,前敌将士缺衣少饷,我这一身够阔气了!我们**党可不准吞兵饷、喝兵血啊!”他在许多场合,都以**党人的艰苦朴素和凛然正气,扩大了党的影响。
罗炳辉和董必武主持了在中南地区为延安抗大、陕北公学招生工作,逐人面试谈话考察。一批批进步青年怀揣由董、罗签名的介绍信,奔赴延安。
指挥攻势作战,改变茅山战局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罗炳辉调任新四军**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是陈毅),1939年1月抵达江苏茅山。茅山地区处京(南京)、沪、杭三角地带,城镇密布,交通发达。在此之前,日伪军密筑据点,将该地区分割成零星的棋盘状小块,以“攻防并用”战术,逼迫新四军退出京镇地区。一支队回旋空间狭窄,被迫南移。
罗炳辉和陈毅这一对在红军时代就配合默契的老搭档,经周密谋划,成功地指挥了东湾、延陵战斗和对淳化、高资的袭击,摧毁了一大批敌据点。迫使日军放弃延陵、茅麓、导墅桥等重要据点,向铁路和公路线上收缩。茅山战局大为改观。至4月,又分兵控制了扬中和江北大桥地区,为新四军向苏北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然**烽火,打开皖东局面
为贯彻***与新四军**人商定的“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战略方针,罗炳辉随叶挺军长北渡长江。7月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定远县藕塘安子集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第五支队是中共*立自主建立的武装,不但得不到国民党当局承认,没有丝毫军械薪饷补给,还被诬指为“匪”、“逆”。它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同时与日、伪、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三方作战的严峻态势。
津浦路东扬州、仪征、天长、高邮、盱眙、嘉山、来安、六合8县市,跨苏皖两省,扼津浦铁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罗炳辉指挥各部在广大区域里勇猛穿插,打击日伪,宣传中共主张,发动民众**。路东与日军盘踞的南京仅一江之隔,第五支队在敌寇的“卧榻之侧”点燃起**烽火。
日军为确保津浦铁路,以重兵占领来安城,向路东插进了一个巨大的楔子。罗炳辉9月3日指挥攻打来安,激战三昼夜,收复该城。日军不甘失败,11月21日再占来安。罗炳辉指挥二打来安,派小部队乘黑夜拆城墙入城,内外夹攻,日军不支,狼狈逃回滁县。来安再次收复,万众欢腾,皖东局面由是打开。